元宵上市,春節(jié)的又一個高潮到了,。正月十五,,處處張燈結(jié)彩,整條大街像是辦喜事,紅火而美麗,。有名的老鋪子都要掛出幾百盞燈來,,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紗燈,有的通通彩繪全部《紅樓夢》或《水滸傳》故事,。這在當(dāng)年,,也是一種廣告。燈一懸起,,任何人都可以進(jìn)到鋪中參觀,。晚上燈中點上燭,觀者就更多,。
小孩子們買各種花炮燃放,,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氣,在家中照樣能有聲有光地玩耍,。家中也有燈:走馬燈,、宮燈、各形各色的紙燈,,還有紗燈,,里面有小鈴,到時候就叮叮地響,。這一天大家還必須吃元宵呀,!這的確是美好快樂的日子。
——節(jié)選自《北京的春節(jié)》
巴金:元宵節(jié)一過,,新年佳節(jié)就過完了
元宵節(jié)的夜晚,,天氣非常好。天空中有幾顆發(fā)亮的星,,寥寥幾片白云,,一輪滿月像玉盤一樣嵌在藍(lán)色天幕里。
這天晚上大家照例敬神,,很快地行完了禮,。覺英帶了覺群到街上去看人燒龍燈。瑞玨和淑英姊妹們想到琴第二天就要回家去,,都有一種惜別的心情,,雖然兩家相隔不遠(yuǎn),但是她們少有機(jī)會跟琴在一起玩幾個整天,。而且元宵節(jié)一過,,新年佳節(jié)就完了,各人都有自己的事情,再不能夠像在新年里那樣痛快地游玩了,。于是大家聚在一起,,在覺新的房里商量怎樣度過這個晚上。
——節(jié)選自《家》
汪曾祺:一屋子燈光,明亮而溫柔,顯得很吉祥
不過元宵要等到晚上,,上了燈,,才算。元宵元宵嘛,。我們那里一般不叫元宵,,叫燈節(jié)。燈節(jié)要過幾天,,十三上燈,,十七落燈�,!罢兆印笔鞘濉�
各屋里的燈都點起來了,。大媽(大伯母)屋里是四盞玻璃方燈,。二媽屋里是畫了紅壽字的白明角琉璃燈,還有一張珠子燈,。我的繼母屋里點的是紅琉璃泡子,。一屋子燈光,明亮而溫柔,,顯得很吉祥,。
上街去看走馬燈。連萬順家的走馬燈很大,�,!班l(xiāng)下人不識走馬燈,——又來了,�,!弊唏R燈不過是來回轉(zhuǎn)動的車、馬,、人(兵)的影子,,但也能看它轉(zhuǎn)幾圈。后來我自己也動手做了一個,,點了蠟燭,,看著里面的紙輪一樣轉(zhuǎn)了起來,外面的紙屏上一樣映出了影子,,很欣喜,。乾隆和的走馬燈并不“走”,只是一個長方的紙箱子,正面白紙上有一些彩色的小人,,小人連著一根頭發(fā)絲,,燭火烘熱了發(fā)絲,小人的手腳會上下動,。它雖然不“走”,,我們還是叫它走馬燈。要不,,叫它什么燈呢,?這外面的小人是唐僧、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整個畫面表現(xiàn)的是《西游記》唐僧取經(jīng),。
孩子有自己的燈,。兔子燈、繡球燈,、馬燈……兔子燈大都是自己動手做的,。下面安四個轱轆,可以拉著走,。兔子燈其實不大像兔子,,臉是圓的,眼睛是彎彎的,,像人的眼睛,,還有兩道彎彎的眉毛!繡球燈,、馬燈都是買的,。繡球燈是一個多面的紙扎的球,有一個篾制的架子,,架子上有一根竹竿,,架子下有兩個轱轆,手執(zhí)竹竿,,向前推移,,球即不停滾動。馬燈是兩段,,一個馬頭,,一個馬屁股,用帶子系在身上,。西瓜燈,、蝦蟆燈,、魚燈,這些手提的燈,,是小孩玩的,。
——節(jié)選自《故鄉(xiāng)的元宵》
冰心:戀戀不舍地帶著一種
說不出的惆悵寂寞之感
最好的東西,還是燈籠,,福州方言,,“燈”和“丁”同音,因此送燈的數(shù)目,,總比孩子的數(shù)目多一些,,是添丁的意思。
那時我的弟弟們還小,,不會和我搶,,多的那一盞總是給我。這些燈:有紙的,,有紗的,,還有玻璃的……于是我屋墻上掛的是“走馬燈”,上面的人物是“三英戰(zhàn)呂布”,,手里提的是兩眼會活動的金魚燈,,另一手就拉著一盞腳下有輪子的“白兔燈”。同時我家所在的南后街,,本是個燈市,這一條街上大多是燈鋪,。我家門口的“萬興桶石店”,,平時除了賣各種紅漆金邊的伴嫁用的大小桶子之外,就兼賣各種的燈,。那就不是孩子們舉著玩的燈籠了,,而是上面畫著精細(xì)的花鳥人物的大玻璃燈、紗燈,、料絲燈,、牛角燈等等,元宵之夜,,都點了起來,,真是“花市燈如晝”,游人如織,,歡笑滿街,!
元宵過后,一年一度的光采輝煌的日子,,就完結(jié)了,。當(dāng)大人們讓我們把許多玩夠了的燈籠,,放在一起燒了之后,說:“從明天起,,好好收收心上學(xué)去吧,。”我們默默地聽著,,看著天井里那些燈籠的星星余燼,,戀戀不舍地帶著一種說不出的惆悵寂寞之感,上床睡覺的時候,,這一夜的滋味真不好過,!
——節(jié)選自《童年的春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