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觀看直播請掃描二維碼
美麗而危險是大海的天性,。印度洋時間3月2日晚,作業(yè)區(qū)上空下起了綿綿細雨,,遠處,,海風裹挾著涌浪一波波襲來。出發(fā)時,,航段首席科學家鄧顯明就在微信群里提醒,,不要在桌子上擱置任何怕摔的東西,事實證明這完全是經驗之談,。隨著船體的劇烈搖晃,,抽屜不時開合,桌上的水杯,、蘋果等則應聲落地,,四處滾動。
盡管站都站不穩(wěn),,但晝夜不停的工作模式卻一直進行著——24小時作業(yè),,4個作業(yè)組輪班。根據任務部署,,當天晚上7點半,,第3作業(yè)組劉為勇一行要下放深海“電視抓斗”,。
檢查相關設備、開啟動力定位系統(tǒng),,穿上救生衣,、戴上安全帽,一切準備就緒,�,!袄o繩子!”隨著一聲令下,,幾位調查隊員拉緊止蕩繩,,抓斗不再大幅擺動,最終小心翼翼入水,。約莫一個小時后,,抓斗順利見底,開始又一段深海“淘寶”之旅,。
此行,,“通臂手”——深海電視抓斗的目標是在水深近2000米的大洋洋底,對海底表面的松散巖石,、沉積物等進行抓取采樣,。科學家們認為,,海底熱液硫化物的形成與熱液活動密切相關,,而熱液活動一旦發(fā)生,一定會在周邊的沉積物中留下“證據”——通常,,存在于熱液活動區(qū)域附近的沉積物中銅,、鐵、鋅等金屬元素較周圍背景呈現高值異常,,熱液活動也會對周邊海水帶來溫度,、濁度、鹽度,、甲烷,、自然電位等方面的異常信息。
不過,,如愿抓取“證據”卻非易事,。大海無垠,洋底難測,,關于深海取樣有人曾形容“好比從三層樓用漁鉤釣取地面上的一根針”,。這話并不夸張:此次科考的作業(yè)區(qū)地處西南印度洋的洋中脊,是全球最長,、最復雜的構造體系,,與陸地上的高山峽谷相似,這里的海底起伏很大,、斷層嚴重,,稍不留神抓斗就會摔倒,甚至在海底撞山,。
若想抓到較為理想的樣品更是難上加難,。28.4米、9.8米,、5.4米……隨著抓斗慢慢迫近海底,,第3小組當班首席助理于淼盯著實時回傳的攝像畫面一動不動:大塊的玄武巖、沉積物,,還有偶爾一閃而過的蝦或海綿……抓斗拍攝的海底圖像持續(xù)發(fā)回,,于淼想抓取的樣品始終沒有出現,。
“這片區(qū)域的巖石太大了,抓斗力量有點小”“剛才那塊巖石貌似還比較理想,,可惜錯過了”“抓取一下試試”“不好,,卡住了”……時間一點點流逝,于淼開始有些著急,�,!按蛘戏较蛞苿�100米”“收到,已經向南移動100米”“船向東移動100米”“收到,,已經向東移動100米”……發(fā)生在深拖實驗室與駕駛臺之間的類似對話,,已經持續(xù)了兩個多小時,理想的抓取目標仍未找到,。
“終于抓到了,!好!”印度洋時間23點13分,,在設備保障人員操作下,,電視抓斗合攏“虎口”,抓住了一些沉積物,。此時,,深拖實驗室里傳出一陣歡呼。
從腳下幾千米海底抓取的“寶貝”就要亮相了,,大家忍不住到甲板上等候,。“開斗,!”咚咚咚幾聲悶響,,電視抓斗張開虎口,將海水排出,,只留下些灰白色的沉積物和黑色生物碎屑,,生物和地質科考隊員立即圍上來拍照取樣。
這些其貌不揚的軟泥狀沉積物是有孔蟲砂,,主要成分是有孔蟲殼體,。“從海底取回的沉積物,,科考隊員會利用相關儀器對其中的化學元素,尤其是銅,、鐵,、鋅等金屬元素含量進行測定,以推斷這片海域是否存在熱液活動,�,!编囷@明告訴記者。(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沈 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