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華社北京12月15日報道,2017年12月15日,,國家游泳中心“水立方”,,這座傳承2008年奧運會元素、又將迎來2022年冬奧會的“雙奧”場館,,見證了奧林匹克運動史上的又一重要時刻:2022年北京冬奧會會徽“冬夢”和冬殘奧會會徽“飛躍”,在此揭開面紗,。
北京,,這座將成為全球首個夏季、冬季奧運會舉辦城市的東方文明古都和現(xiàn)代國際大都市,又一次在奧林匹克歷史上留下鮮明的文化印記,,這也將成為精彩,、非凡、卓越的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重要標志之一,。
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在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會徽發(fā)布儀式上發(fā)表視頻祝辭。他表示,,北京冬奧會會徽的揭幕,,對于中國乃至整個奧林匹克大家庭,都是奧運之旅中的精彩里程碑,。會徽是雄心與夢想的象征,。為了北京冬奧會的共同目標,中國乃至全世界的人們都會興奮不已,、翹首以望,。
“冬夢”和“飛躍”同時亮相
2022年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會徽一同征集、一同發(fā)布,,為同一設計師所設計,,在視覺語言上達到高度統(tǒng)一。
冬奧會會徽“冬夢”運用中國書法的藝術形態(tài),,將厚重的東方文化底蘊與國際現(xiàn)代風格融為一體,,呈現(xiàn)出新時代的中國新形象、新夢想,。
冬殘奧會會徽“飛躍”,,設計秉承展現(xiàn)舉辦地文化、體現(xiàn)以運動員為中心的理念,,將中國書法藝術與冬殘奧會體育運動特征結合起來,。設計展現(xiàn)了漢字“飛”的動感和力度,巧妙地幻化成一個向前滑行,、沖向勝利的運動員,,同時形象化地表達了輪椅等冬殘奧會特殊運動器械形態(tài)。
兩個會徽注重把中國文化底蘊,、現(xiàn)代國際風格,、冬奧運動特征融為一體,生動彰顯了當代中國的民族精神,、時代風貌和文化魅力,,形象地展示了冰雪運動的激情、青春與活力,,傳遞出運動員超越自我,、奮力拼搏的精神,,表達了13億中國人民對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的憧憬。
會徽設計征集到4506件作品
2015年7月31日,,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在馬來西亞吉隆坡會展中心宣布:北京獲得了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舉辦權,。
一年后的同一天——2016年7月31日,北京冬奧組委從長城發(fā)出邀請,,面向全球征集2022年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會徽設計方案,。
會徽征集設計工作,借鑒2008年奧運會和近幾屆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經驗,,經過全球征集,、專家評審,、修改深化,、評議溝通、法律查重,、呈報審定六個階段,。
在會徽征集階段,北京冬奧組委舉辦“北京2022設計論壇”,,還專程到上海,、石家莊、大連,、沈陽,、杭州、泉州等城市,,邀請國內外設計師對會徽和形象景觀設計進行研討,。鑒于冬季運動項目在中國并不像夏季項目那么耳熟能詳,他們還組織設計師參與體驗冬季運動,,從中獲取靈感,。會徽征集辦法和文件也全部公之于眾,可在網(wǎng)站查詢,;整個會徽征集,、評審過程,北京冬奧組委監(jiān)察審計部和公證機構全程參與,,保證公開,、公平、公正,。
會徽征集啟動后廣受關注,,僅僅通過北京冬奧組委官方微博參與和關注會徽征集活動的就超過700萬人次。
2016年11月20日,,是設計征集投稿開始的第一天,,來自北京幾所藝術設計院校的設計師以及一些業(yè)余人士成為首批應征投稿人。
四面八方的應征作品承載著人們對北京冬奧會的熱情和向往,如雪片般飛到了位于北京歌華大廈的會徽設計征集辦公室,。牛皮紙袋包裹的一份份設計方案,,擺滿了用來存儲的房間。前來投稿的有小學生,,有國企員工,,也有專業(yè)美術院校的師生。工作人員認真細致地逐一為每件應征作品登記編號,,高峰時段在登記臺前甚至還要排起長隊,。
會徽設計征集工作在2016年11月30日16時截止,歷時4個月,,共收到設計方案4506件,。
——設計方案分別來自全國31個省、自治區(qū),、直轄市及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qū)和臺灣地區(qū),以及美國,、俄羅斯,、英國、法國等13個國家,。
——最年長的投稿人85歲,,年齡最小的投稿人7歲,有多位殘疾人設計者親自來到征集辦公室遞交作品,。
——來自專業(yè)設計機構和高等院校的設計方案達到3198件,,占總數(shù)的71%。
嚴謹公正的評審
2016年10月,,經國際奧委會,、國家體育總局、中國殘疾人聯(lián)合會,、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北京奧運城市發(fā)展促進會、專業(yè)美術院校等機構和代表推薦,,北京冬奧組委邀請國際,、國內15名知名專家和運動員代表組成了會徽專家評審委員會。
15名評委中,,有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主席劉大為,、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院長魯曉波,、中國美術學院副院長杭間等,。2004年雅典奧運會形象景觀設計創(chuàng)意總監(jiān)西奧多拉·瑪莎里斯,、國際設計委員會主席大衛(wèi)·格羅斯曼等擔任國際評委。
此外,,國際奧委會委員,、中國冬奧會首金獲得者楊揚作為體育界代表擔任評委,與會徽應用有直接聯(lián)系的冬奧組委財務和市場開發(fā)部部長樸學東,、體育部部長佟立新等也成為評委,。經過評委們推選,原北京奧組委執(zhí)行副主席,、北京奧運城市發(fā)展促進會副會長蔣效愚擔任評委會主席,。
2016年12月16日,征集結束后僅半個月,,評委會就馬不停蹄召開會議,,按照會徽評審程序和規(guī)則進行篩選。在北京歌華大廈,,4000多件作品被整齊地碼放在數(shù)十張桌子上,,每件作品都隱去應征者的姓名,、單位,,呈現(xiàn)給評委的只有作品本身。為了便于篩選,,專家評審委員會對作品按照展現(xiàn)的元素,、圖形、字體和藝術特點等進行分類,,把同一類放在一起,。15位中外評委在作品展示大廳里仔細審視著每一件作品。
初選時,,評委們每人可以挑選100件作品,。在公證人員的監(jiān)督下,投票之后即唱票,,初評入圍的78件作品就此產生,。一天之后再復評,每名評委選出他們心目中的前10件作品,。
在這些作品中,,有用漢字來表達的,有用數(shù)字來展現(xiàn)的,,有突出冬季特點比如雪花的,,也有中國傳統(tǒng)圖形圖案諸如長城、燈籠,、鞭炮,、剪紙的,。為了能呈現(xiàn)更好的視覺效果,評委們將選出來的精品掛到墻上,,逐一點評發(fā)表意見,,討論每件作品的優(yōu)點和缺點,在投票前把方方面面都考慮到,,力爭做到評審科學得當,。
在反復比較、認真篩選之后,,中外評委從入圍復評的作品中選出了10件設計方案,,并進行打分排序。
國際設計委員會主席大衛(wèi)·格羅斯曼表示,,評選過程中,,每一位評委都很認真,有長時間的探討,,也有不同意見的交鋒,,“我參與過很多類似的國際評選,但必須說很少有像這次這么嚴謹?shù)摹,!?/p>
評委會主席蔣效愚等評委表示,,這次會徽設計方案征集呈現(xiàn)出數(shù)量多、來源廣,、專業(yè)性強三大特點,。隨著中國的發(fā)展,特別是經過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洗禮,,中國越來越多的優(yōu)秀設計師對奧林匹克精神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提交了不少高質量的作品。
“冬夢”和“飛躍”獲總分第一
北京冬奧會會徽專家評審委員會的中外評委們,,在評審過程中達成了高度的共識——會徽主題一定要具有較高的設計水平,,藝術形式具有中國特色,創(chuàng)意設計突出冰雪主題,,易于國際傳播,。
經過投票,801號作品在10件入圍作品中獲得總分第一名,,其中的“冬”字概念設計就是北京冬奧會會徽“冬夢”的原型,。巧合的是,作者是北京申辦2022年冬奧會會徽的設計者,、中央美院設計學院副院長林存真,。還在申冬奧期間,林存真設計的申辦會徽就以中國書法“冬”字為主體,將抽象的滑道,、冰雪運動形態(tài)與書法藝術巧妙結合,,人書一體,、天人合一,“冬”字下方兩點順勢融為2022,,生動自然,。
2017年1月14日,北京冬奧組委集中研究了入圍的10件設計方案,,包括801號作品在內的4件作品被確定為下一步繼續(xù)修改完善的方向,。
5天之后,為了讓4件入圍作品不僅有好的設計理念,,還要有專業(yè)的呈現(xiàn)效果,,北京冬奧組委委托中央美術學院、清華大學美術學院,、中國美術學院,、魯迅美術學院等4所高校,分別為這4件作品深化設計,。
中央美術學院負責幫助801號作品進行深化修改,,修改小組包括國際平面設計聯(lián)合會副主席/中國區(qū)主席、中央美術學院學術委員會副主任王敏,,2008年北京殘奧會會徽設計者劉波,,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教授、2008年北京奧運會和殘奧會獎牌,、單項體育圖標設計者杭海,,以及兩名學生陳怡君和陳穎。
修改小組組長王敏表示,,修改的初衷還是要確保保持方案原有的創(chuàng)意和生命力,修改小組更多是從技術細節(jié)提出修改意見,,比如造型如何更講究,,色彩如何更合理。從1月下旬接到修改通知一直持續(xù)到11月,,他們對奧運圖形,、殘奧圖形、色彩系統(tǒng),、文字標志“北京2022”等會徽各個組成部分,,都做了深入修改。
在會徽修改過程中,北京冬奧組委專門請來社會各界人士組成評議委員會,先后在3月和4月召開兩次評議會,。受邀的社會各界代表,對修改后的會徽設計方案進行評議,,提出了進一步修改意見。全國政協(xié)常委,、80歲高齡的韓美林教授也參與了評議和修改工作,。
同時,,北京冬奧組委還征詢了國際奧委會和國際殘奧委會相關部門、奧林匹克轉播服務公司對會徽設計方案的意見,,并據(jù)此對會徽方案進行了修改,。
在廣泛征求意見之后,北京冬奧組委主席會上確定了一件會徽設計方案和一件備選設計方案,。801號作品,,也就是“冬夢”和“飛躍”,最終脫穎而出,。
會徽設計者林存真對“冬夢”和“飛躍”的形態(tài)這樣解讀:“冬奧會是冰雪運動的綜合,,會徽既要體現(xiàn)冰上運動,也要體現(xiàn)雪上運動,,會徽形態(tài)來源于冰上和雪上運動的姿態(tài),,整體外形又體現(xiàn)了中國漢字‘冬’。同時,,冬奧會運動項目與夏奧會相比,,所有運動項目都借助于器械,特別是在殘奧會會徽設計時,,增加了對雪杖,、輪椅等運動器械的展現(xiàn)�,!�
參加評審的眾多評委認為,,“冬夢”和“飛躍”通過漢字和書法將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和奧林匹克精神完美結合,整體上動感十足,,體現(xiàn)出以運動員為中心和冬季運動拼搏疾馳的形象,;設計色彩非常明快,手法也非常國際化,,具有時代感,,為今后會徽的廣泛應用,特別是立體呈現(xiàn),、延展設計預留了廣闊空間,。
中央美術學院院長范迪安認為冰雪運動和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國元素的結合,,是這次會徽設計的總體趨勢和普遍特征,。范迪安認為筆墨當隨時代,而設計也當隨時代,,冬奧會會徽的設計,、色彩、字體和圖形,,都是對中國時代發(fā)展的由衷表現(xiàn),。
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認為,,現(xiàn)在全世界學習漢語的人越來越多,通過用漢字的元素“冬”來設計冬奧會會徽,,是讓世界了解中國,、講好中國故事的一種方式,可以讓世界對中國文化產生美感和敬意,。
國際設計委員會主席大衛(wèi)·格羅斯曼認為,,這個會徽在傳統(tǒng)和現(xiàn)代之間取得了很好的平衡,既呈現(xiàn)了中國文化,,也非常國際化,,即便是不懂中文的人,也能看出它與中國文字和冬奧主題符號之間的和諧關系,。與此同時,,它也濃縮了很多運動姿態(tài),便于動態(tài)呈現(xiàn),。
“冬夢”和“飛躍”也在運動員群體中引發(fā)了共鳴,。中國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世界冠軍李妮娜說:“第一眼看見這個‘冬’字,你就知道它是代表冬天,、代表冬季運動,。上面還有兩個運動的小人,看到這個會徽,,就能想到是哪一屆冬奧會,。”
國際奧委會,、國際殘奧委會正式批準
為了確保會徽的原創(chuàng)性和知識產權,,北京冬奧組委制定了會徽查重工作方案,并于2017年4月至8月開展了國內外查重工作,。4至5月,,國家工商總局商標局對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候選會徽進行了查重,在商標注冊的全部45個類別上未發(fā)現(xiàn)高度近似圖標,。6月,北京冬奧組委委托清華大學運用互聯(lián)網(wǎng)大數(shù)據(jù)等技術手段,,利用英,、法、阿等10種外語對與會徽相關的關鍵詞進行檢索,,并對有關平面設計專業(yè)網(wǎng)站進行圖像采集,。
6月至8月,國際奧委會,、國際殘奧委會分別對北京2022年冬奧會候選會徽和冬殘奧會候選會徽進行了查重,。此外,,北京冬奧組委還在中國版權保護中心就會徽作品進行著作權登記,并在會徽正式發(fā)布前48小時,,在國內啟動涵蓋全部45個類別的會徽商標注冊申請,。
11月4日,第24屆冬奧會工作領導小組審定了2022年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會徽,。
12月5日,,國際殘奧委會正式認可2022年北京冬殘奧會會徽設計方案。
12月6號,,國際奧委會執(zhí)委會正式認可2022年北京冬奧會會徽設計方案,。
12月15日晚,2022年北京冬奧會會徽和冬殘奧會會徽正式亮相,。
2008年北京奧運會會徽“中國印”,,用中國幾千年沿用的印章作為載體,向世界傳達出中國有能力,、有信心辦好一屆高水平奧運會的千金一諾,。經過北京奧運的洗禮,世界進一步了解中國,,中國也進一步了解世界,。今日中國已經發(fā)展成為世界第一大貿易國、第二大經濟體,,日益走進世界舞臺中央,。
2022年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會徽“冬夢”“飛躍”,以自信的方式告訴世界:中國人要夢圓冬奧,、放飛理想,,為奧林匹克和世界冰雪運動發(fā)展貢獻自己的熱情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