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汛以來,我國多地遭遇強降雨和臺風天氣,,在防汛搶險的第一線,,人民子弟兵又一次挺身而出,為身后的人民群眾筑起了堅不可摧的“生命墻”,,而人民群眾也給予了解放軍最充分的支持和信任,,一曲軍民情深的時代壯歌著實讓人動容。在“八一”建軍節(jié)來臨之際,,我們要向那些最可愛的人致敬,,我們也號召繼續(xù)譜寫新時代軍民團結的新篇章。
“軍民團結如一人,,試看天下誰能敵”,,這樣樸素的道理,經過了實踐的充分檢驗和論證,。從紅軍到八路軍再到解放軍,,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這支軍隊名字幾經變化,但不變的是,,這始終是一支人民的軍隊,,是一支為了人民、依靠人民的軍隊,。在建軍91周年的歷程中,,這支軍隊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正是始終團結和依靠人民群眾,才打了一個又一個勝仗,,才奪取了一場又一場偉大“戰(zhàn)役”的勝利,。
“人山”戰(zhàn)略就是軍民團結的一個鮮活例證。在冀南革命根據地的創(chuàng)建過程中,,善于依托山區(qū),、林地游擊作戰(zhàn)的八路軍,起初有許多不適應,,129師師長劉伯承就說:“平原沒有山,,要造‘人山’。這山就是群眾,,有群眾就有山,。”劉伯承,、徐向前等老一輩革命家,,堅持把深入群眾、了解群眾當作頭等大事,,每到一地都為老鄉(xiāng)挑水掃院子,、問寒問暖嘮家常,而在與八路軍干部戰(zhàn)士的接觸中,,當地群眾也深刻地認識到,,八路軍是真抗戰(zhàn),共產黨是大救星,,軍隊和人民群眾就此建立了魚水情深的深厚感情,。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重溫這段歷史,,總會心生感慨,。在八年抗戰(zhàn)的殘酷環(huán)境中,每當八路軍遇到危險的關鍵時刻,,冀南根據地人民都會以大山般的胸懷挺身而出,,千方百計地進行掩護和救援。老大娘認走“兒子”,,青年婦女認走“丈夫”,,青壯年認走“兄弟”,孩子認走“爸爸”,,讓子弟兵隱藏于人民群眾之“山”中。正是有人民群眾的支持和擁護,,甚至是流血和犧牲,,才有了人民軍隊的成長和壯大,才有了奪取偉大勝利、戰(zhàn)勝一切敵人的底氣和信心,。
革命戰(zhàn)爭年代是如此,,和平年代這樣的傳統(tǒng)同樣沒有丟。每當我們國家有災難來臨,,沖在最前面的都是人民子弟兵,,抗洪搶險、汶川地震,、舟曲泥石流……只要有人民軍隊出現,群眾的心里就有了底,。而人民群眾也以最真摯的情感,,表達著對人民子弟兵的熱愛,一條橫幅,、一個敬禮,、親手做的飯菜……都是對人民軍隊的濃濃情意。
新時代對軍隊建設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是軍民團結一家親永不過時,。繼承光榮的傳統(tǒng),軍隊依靠人民,,人民熱愛軍隊,,軍民始終魚水不離,這就是無堅不摧的強大的戰(zhàn)斗力,!(高永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