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節(jié)后消費這把火還在持續(xù)燃燒:電影市場幾部大片你追我趕,,網(wǎng)紅旅游城市淡季不淡�,?赡苁强吹搅讼M者短期驟增的資金需求,,近期多個電商平臺不約而同地加大了免息分期服務力度。
某旅游OTA平臺提供3期,、6期免息分期,。以北京至哈爾濱旅游線路為例,涵蓋上千個跟團游,、自由行產品,。如果選擇原價3980元的5天4晚行程,選擇6期免息分期,,首付666.33元就能玩轉哈爾濱,。從一次性拿出近4000元降到每月只花600多元,資金壓力小了不少,。
電商平臺的免息分期更加大方,,3期起步,多的可達48期,,覆蓋范圍從手機,、珠寶等高價值商品擴展到食品、日用品,、服裝鞋帽等,。不僅有平臺自身的金融產品參與,還集合了多家銀行的信用卡分期和滿減,。用消費者的話來說,,螞蚱也是肉,本來還在猶豫買不買,,一看免息分期加滿減,,不買虧得慌。
與傳統(tǒng)的信用卡分期或汽車免息分期不同,,目前各大平臺推出的免息分期通常不產生利息或服務費等額外費用,,消費者支付的總價就是商品定價。雖然并沒有減少實際支出,,但消費者有可能因為分期分攤了資金壓力而更愿意消費,。看似簡單的免息分期服務,,有效幫助消費決策完成“臨門一腳”,,還不影響消費者寶貴的現(xiàn)金流,,讓剩余資金繼續(xù)發(fā)光發(fā)熱,在推動消費持續(xù)回暖方面可發(fā)揮應有作用,。
平臺,、銀行和商家大都能從免息分期中受益。據(jù)了解,,銀行,、平臺提供免息分期服務主要是為了獲客,也從商家端收取一定的服務費,;相比競爭全網(wǎng)“最低價”,,商家為了促成交易,更愿意支付服務費開通免息分期,,這實際上是一種適度讓利,、薄利多銷的促銷策略。有商家表示,,使用免息分期后,,成交額提升了30%至40%。
免息分期既不是餡餅,,也不是陷阱,,它只是促消費的好工具。要讓其發(fā)揮應有作用,,還得完善規(guī)則,,進一步打消消費者顧慮,。
很多消費者擔心免息分期商品會把服務費加在總價里,,羊毛出在羊身上,。實際經營中,確實存在這樣的可能,。這要求平臺應守住價格信息透明,、交易公平公正的紅線,便于消費者廣泛比價,,選擇性價比最高的那個商品,。
除了部分直接支持銀行信用卡分期的平臺,,多數(shù)免息分期往往使用平臺自身的金融服務,。這方面,,平臺需嚴格執(zhí)行相關法律法規(guī),,做到不過度收集數(shù)據(jù),、不濫用消費者信息,,保護消費者隱私,。
另外,,平臺方有必要設置更為清晰的使用界面。例如有消費者投訴,,付款時以為是分期免息,,賬單出來卻發(fā)現(xiàn)被收了服務費,,查詢才發(fā)現(xiàn),,當初免息分期界面上有很小的字,,提示只有特定期數(shù)才享受免息,,自己不經意間更換了分期期數(shù),就要支付服務費,。這算不上平臺主觀犯錯,,但多幾次醒目提醒,幫助消費者避免誤操作,,可改善消費者體驗,。
消費者也要算好總賬,。免息分期后,,單筆支付金額降了不少,,可這里分期一件衣服,,那里分期一部手機,累計下來一個月還款支出可能不少,。免息分期也要量入為出,,消費者需根據(jù)自己的還款能力綜合考量。這一點上,,如果平臺能在支付界面提醒分期還款總額就更好了,。(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佘 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