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扎實推進保障性住房建設,、城中村改造和“平急兩用”公共基礎設施建設“三大工程”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重點任務,。“三大工程”建設意義重大,,加快推進“三大工程”建設,,既是利民之舉,又是發(fā)展之計,,也是轉(zhuǎn)型之策,。“三大工程”目前抓開工建設,、抓質(zhì)量安全,,有望盡快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
規(guī)劃建設保障性住房,,是完善住房制度和供應體系,、重構市場和保障關系的一項重大改革。目的在于實現(xiàn)政府保障基本需求,、市場滿足多層次住房需求,,建立租購并舉的住房制度。今年以來,,多地抓政策出臺,、項目建設、“好房子”建設,,以及抓住房發(fā)展規(guī)劃編制,,切實推動保障性住房建設。保障性住房建設將與商品房市場協(xié)同發(fā)展,,商品房庫存較多的城市,,政府可以以需定購,組織地方國有企業(yè)以合理價格收購一部分存量商品住房用作保障性住房。中國人民銀行提出設立3000億元保障性住房再貸款給予支持,。推進保障性住房建設,,應進一步加快項目開工建設,,出臺相關政策,,落實好中央補助和土地、金融,、財稅等支持政策,。
規(guī)劃建設保障性住房的改革重點是拓展配售型保障性住房。眾多城市在科學編制配售型保障性住房實施方案的基礎上,,積極推動項目開工建設,。杭州市提出2024年至2028年計劃籌集建設5萬套配售型保障性住房,2024年將建設不少于6000套,;合肥市2024年將籌建9個配售型保障性住房項目,,可提供4000套房源;貴陽市計劃5年內(nèi)建設1萬套配售型保障性住房,,2024年計劃啟動3600套房源建設,;廣州市2024年計劃籌建配售型保障性住房不少于1萬套。在推動配售型保障性住房早開工,、早竣工基礎上,,更應注重將配售型保障性住房建成“好房子”,按照綠色,、低碳,、智能、安全的標準,,做好戶型設計,、配套設施建設、公共服務供給,,讓群眾住得健康,。
城中村改造是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的重大民生工程,對于消除安全風險隱患,、改善居住環(huán)境,、促進產(chǎn)業(yè)轉(zhuǎn)型升級、優(yōu)化城市空間布局,、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推動城市高質(zhì)量發(fā)展都具有重要意義。一些城市已確定2024年城中村改造計劃:上海計劃啟動不少于15個城中村改造項目,;深圳將加快實施60個城中村分類改造項目,;杭州計劃實施城中村改造項目59個。一些城市在公布2024年城中村改造目標的同時還公布了安置房建設目標:福州計劃實施城中村改造項目12個,動建安置房1萬套,;青島計劃啟動20個城中村改造,,建成安置房3.1萬套。一些城市通過發(fā)布條例規(guī)范城中村改造,。如《廣州市城中村改造條例》對改造目標,、改造方式、補償安置方案,、土地征收,、糾紛解決等方面均進行了規(guī)范。在推進城中村改造過程中,,應守住城中村改造的初心和本意,,把消除各類安全風險隱患放在首要位置。每個項目都要有完備的征收補償方案和資金平衡方案,。還應把握好重點環(huán)節(jié),,堅持依法征收、凈地出讓,,保障好村民合法權益,,做好產(chǎn)業(yè)先行搬遷,與保障性住房建設結(jié)合起來,,有力有序有效推動城中村改造,。
“平急兩用”公共基礎設施建設是統(tǒng)籌發(fā)展與安全、提高城市韌性的重大舉措,,關鍵是“平時用得著,、急時用得上”�,!捌郊眱捎谩惫不A設施是集應急醫(yī)療和物資保障于一體的重要應急保障設施,。打造一批“平急兩用”公共基礎設施,有助于補齊城市臨時安置,、應急物資保障短板,,推動城市更高質(zhì)量、更可持續(xù),、更為安全發(fā)展,。一些城市通過完善政策體系,建立工作機制,,加快項目建設,,積極穩(wěn)步推進“平急兩用”公共基礎設施建設。截至目前,,昆明市已有12個“平急兩用”項目正式啟動,,已完成投資3.57億元,;近期計劃新開工項目3個。南寧市已經(jīng)確定62個項目為第一批“平急兩用”公共基礎設施建設項目,。超大特大城市建設“平急兩用”公共基礎設施,,要注重統(tǒng)籌新建增量與盤活存量,積極盤活城市低效和閑置資源,,依法依規(guī),、因地制宜、按需新建相關設施,。還要充分發(fā)揮市場機制作用,,鼓勵和吸引更多民間資本參與“平急兩用”公共基礎設施的建設改造和運營維護,。(本文來源:經(jīng)濟日報 作者:亢 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