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運輸是國民經濟中基礎性,、先導性,、戰(zhàn)略性產業(yè)和重要的服務性行業(yè),。新中國成立以來,幾代人逢山開路,、遇水架橋,,建成了交通大國,正在加快建設交通強國,。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堅持交通先行、創(chuàng)新引領,、交通天下,,交通成為中國式現代化的開路先鋒,為支撐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fā)展,、實現“人享其行,、物暢其流”美好愿景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綜合立體交通網絡日益完善
9月15日,,蘭州中川國際機場三期擴建工程綜合交通樞紐全面達到竣工條件,。中鐵建工集團該項目總工程師吳強介紹,蘭州中川國際機場三期擴建工程綜合交通樞紐,,是全國首個落實空鐵(軌)換乘流程優(yōu)化的綜合客運樞紐,,匯集了公路、鐵路,、航空等多種交通方式,。如今,,全國各地幾乎每天都有交通建設項目取得重大進展的消息傳出。
交通的發(fā)展狀況與國家發(fā)展緊密相關,。在新中國成立之初,,百廢待興,交通運輸面貌十分落后,。當時,,全國鐵路總里程僅2.18萬公里,還有一半處于癱瘓狀態(tài),,能通車的公路僅8.08萬公里,,民用汽車5.1萬輛,民航航線只有12條,,主要運輸工具還是畜力車和木帆船等,。
要想富,先修路,,我國幾代人付出了不懈努力,。新中國成立后,國家先后建設了青藏公路,、武漢長江大橋,、京滬鐵路、首都國際機場等重大項目,,改變了落后閉塞的交通狀況,。20世紀90年代后,國家將加快交通運輸發(fā)展作為重要戰(zhàn)略目標,,交通運輸投資持續(xù)加大,。1996年至2012年,全國交通運輸業(yè)投資年均增長18.1%,。
黨的十八大以來,,交通運輸體系進一步完善,服務質量不斷提升,,2013年至2023年,,全國交通運輸業(yè)投資年均增長8.1%。其中,,道路運輸業(yè)投資年均增長10.1%,,航空運輸業(yè)投資年均增長7.3%,鐵路運輸業(yè)投資年均增長4.3%,,水上運輸業(yè)投資年均增長3.2%,,全國形成了以鐵路為骨干,公路,、水運,、航空等多種運輸方式組成的綜合交通運輸網絡,。
9月14日,隨著龍龍高鐵梅州西至龍川西段開通運營,,中國鐵路營業(yè)里程突破16萬公里,,其中高鐵超4.6萬公里,分別較2012年年底增長64.2%,、392.2%,。100多年前孫中山先生在《實業(yè)計劃》中提出的擁有10萬英里(約16萬公里)鐵路的夢想,已然成為現實,。
不只是鐵路,,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年底,,全國公路通車里程達543.68萬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達18.36萬公里;內河航道通航里程達12.82萬公里,,其中三級及以上航道通航里程達1.54萬公里,;港口生產性碼頭泊位達22023個,其中萬噸級及以上碼頭泊位達2878個,;民用運輸航空機場總數259個,,其中年旅客吞吐量千萬人次及以上的運輸機場數量達38個,貨郵吞吐量萬噸及以上的運輸機場達到63個,。
隨著數量的增長,我國綜合立體交通網絡也日益完善,,各區(qū)域內外交通更加便捷,。京津冀核心區(qū)1小時交通圈、相鄰城市間1.5小時交通圈基本形成,,“軌道上的京津冀”主骨架形成,;覆蓋粵港澳大灣區(qū)11個城市的立體交通網絡越織越密,“軌道上的大灣區(qū)”加快推進,,“1小時生活圈”基本形成,,從香港到珠海、澳門車程僅需30分鐘……
交通運輸部部長李小鵬介紹,,我國綜合立體交通網總里程已突破600萬公里,。其中,“6軸7廊8通道”主骨架已經基本成形,,覆蓋全國超過80%的縣,,服務全國90%左右的經濟和人口。
智能化綠色化程度不斷提升
巨龍奔馳,,云端筑路,,萬橋飛架……近年來,,中國橋、中國路,、中國港,、中國高鐵等成為亮麗的中國名片,科技支撐交通運輸實現了跨越式發(fā)展,。
在鐵路建設方面,,滬渝蓉高鐵是國家“八縱八橫”高速鐵路網沿江高鐵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霸谌控制性工程——崇太長江隧道施工過程中,,我們以智能建造為重點,建成了國內首套全數智化管片生產線,,實現管片鋼筋籠加工,、入模、模具清理,、噴涂脫模劑,、澆筑、振搗,、抹面,、蒸養(yǎng)、水養(yǎng),、存儲等全工序互聯互控,。”中鐵隧道局崇太長江隧道項目設備副經理王燚說,。
在公路建設方面,,9月15日,滬昆高速梨東改擴建項目全線拓寬幅橋梁工程,、路基工程,、防護工程基本完成。江西交投集團梨東改擴建項目辦工程處相關負責人介紹,,在路面智能數字攤鋪施工中,,采用了自主創(chuàng)新的3D攤鋪、全自動測溫測厚等技術,,3D攤鋪通過全球衛(wèi)星定位系統(tǒng)和激光控高系統(tǒng),,全面立體地控制攤鋪平面精度和高程精度,實現攤鋪厚度及平整度的智能精準控制,。
在水運建設方面,,9月16日,由中國鐵建投資集團牽頭,,中鐵十六局,、中國鐵建港航局參建的全國首個社會資本投資,、建設、運營的江蘇鹽城黃沙港國家中心漁港碼頭正式啟用,。據介紹,,此次港池碼頭啟用,新增16座可同時停泊4艘漁船作業(yè)的現代化碼頭,,成為國內首個同時實現加油加冰的碼頭,,未來可實現漁船智能調度停靠,、漁獲智慧分類與數字計量,、漁獲質量溯源、漁港多元數字融合與信息化等,,標志著我國漁業(yè)碼頭現代化進程邁出了堅實一步,。
交通建設者通過不懈努力,攻克了一系列技術難關,,一個個難題迎刃而解,,交通建設能力水平不斷邁向高端。高鐵工程代表了中國工程的速度,,以港珠澳大橋為代表的中國橋梁工程代表了中國工程的跨度,;高速、高寒,、高原,、重載鐵路施工和特大橋隧建造技術邁入世界先進行列,離岸深水港建設關鍵技術,、巨型河口航道整治技術,、長河段航道系統(tǒng)治理以及大型機場工程等建設技術達到世界領先水平;城市信息模型(CIM),、建筑信息模型(BIM)、大數據,、智能化,、移動通信、云計算,、物聯網等信息技術集成應用能力不斷提升,。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交通運輸行業(yè)在夯實技術根基的基礎上,,智能化綠色化程度不斷提升,。智能鐵路、智慧公路,、智慧航道,、智慧民航,、智慧郵政等建設步伐加快,國產首艘大型郵輪投入使用,,C919大飛機實現商業(yè)運營,,CR450動車組深化研發(fā),新能源車在城市公交車中的比重達到77.6%,,已經建成和在建的自動化集裝箱碼頭規(guī)模均居世界前列……
群眾獲得感幸福感不斷增強
交通運輸部數據顯示,,今年中秋節(jié)假期,全社會跨區(qū)域人員流動量達62956.4萬人次,,日均20985.4萬人次,,比2023年同期日均增長31.1%。其中,,鐵路客運量4257.3萬人次,,水路客運量198.1萬人次,民航客運量506.9萬人次,,公路跨區(qū)域人員流動量57994萬人次,,群眾的節(jié)日交通需求基本得到了滿足。
進入新世紀,,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交通行業(yè)發(fā)展更加強調建設人民滿意的交通,人民群眾出行更加舒適便捷,,貨物運輸更加順暢高效,,向著“人享其行、物暢其流”的美好愿景持續(xù)邁進,。
在粵港澳大灣區(qū),,港珠澳大橋、深中通道,、廣深港高鐵等系列民生工程建成投入使用,,北上南下“雙向奔赴”,人流,、資金流,、物流相互交織,粵港澳大灣區(qū)日益呈現出聯通交匯的新景象,;在革命老區(qū),,昌贛高鐵開通運營后,借助昌九,、合福,、滬昆鐵路融入全國快速鐵路網,結束了贛北與贛南中央蘇區(qū)無動車組通行的歷史,有效促進沿線革命老區(qū)脫貧致富和區(qū)域經濟社會發(fā)展,;在偏僻山鄉(xiāng),,81對“慢火車”仍每日穿行在群山之中,以最低1元的票價,,載著山區(qū)群眾和他們的菜蛋禽畜行駛在希望的土地上,。
高速公路里程遙遙領先,高速鐵路獨占鰲頭,,交通裝備技術取得重大突破,,智慧交通發(fā)展步伐加快,這些都為群眾帶來了更好的出行體驗,。除此之外,,我國交通領域還有一項惠及億萬群眾的超級工程,就是農村公路,。相較于城市,,農村地區(qū)經濟發(fā)展滯后,交通基礎設施落后,,亟需補上短板弱項,。特別是在一些偏遠地區(qū),改一條溜索,、修一段公路就能為群眾打開一扇增收的大門,。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交通行業(yè)大力推動“四好農村路”建設,,為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出了重要貢獻。農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農村公路成為群眾家門口的致富路,、幸福路,、連心路、振興路,。
在“建好”方面,,目前全國具備條件的鄉(xiāng)鎮(zhèn)和建制村都通了硬化路。10年來,,新建、改建農村公路250萬公里,。截至2023年年底,,全國農村公路總里程達460萬公里。在“管好”方面,建立健全農村公路管理體制機制,,有農村公路管理任務的縣級行政單位實現了“路長制”全覆蓋,;在“護好”方面,實施農村公路危橋改造6.3萬座,、安全生命防護工程130萬公里,。在“運營好”方面,目前全國具備條件的鄉(xiāng)鎮(zhèn)和建制村都通了客車,,特別是農村的客貨郵融合發(fā)展取得積極成效,,開通客貨郵融合線路1.1萬余條,農村客運客車年代運郵件快件超過2億件,,此外,,城鄉(xiāng)交通運輸均等化服務水平也在不斷提升。
回首過往,,我國交通行業(yè)在基礎設施,、網絡布局、郵政服務,、客貨運輸,、科技創(chuàng)新、低碳發(fā)展,、國際合作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績,。眺望前路,面對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藍圖,,交通行業(yè)持續(xù)用力,,腳步不停,努力提供更為堅強有力的服務保障,。 (經濟日報記者 齊 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