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一個人逃脫“真香定律”,就算是“985高校”畢業(yè)生也不例外,。
這不,,最近“985相親局”的話題在網(wǎng)絡上走紅,。大家沒想到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解得了高等數(shù)學題、寫得了情詩小作文的名校畢業(yè)生,,居然會為談戀愛發(fā)愁,并且選擇相親,。
畢竟在普遍印象中,,現(xiàn)代的年輕人普遍追求個性追求自由,為什么最終還是走上了相親這條老路呢,?
電影《愛在日落黃昏時》里,,女主角席琳說:“當你年輕的時候你會相信你將認識很多人,但后來你才會發(fā)現(xiàn)能交流的人其實很少,,何況你又不能保證和他們好好相處,,就這樣,失去聯(lián)系了,�,!币痪湓捲缫训烂髁艘磺小>壏趾軠\,,有些人僅僅一次遇見,,就是此生的最后一面,遑論發(fā)展出更多的故事,。
青蔥歲月里總覺得不急,,一輩子那么長,總會找到合適的那個人,。但眼看著身邊的人一個個脫單,,成家立業(yè),自己還是孑然一身,焦慮也就席卷而來,。再加上父母奪命催促,,很難做到鎮(zhèn)定如初。
因此,,畢業(yè)后的單身年輕人,,不是在相親,就是在奔赴相親的路上,。不由得想起身邊的朋友,,好像隨著年齡的增長,對于相親的態(tài)度也在逐漸緩和,。以前會覺得相親好“老土”啊,,但現(xiàn)在如果有人幫忙介紹一個異性認識,反而會挺樂意,。畢竟相親其實并不可怕,,如果“注孤生”,那更可怕,。
是這屆90后太著急了嗎,?事實或許并非如此簡單。圈子小又不愛社交的年輕人,,想要脫單真的“太太太難”了,。根據(jù)民政部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2018年中國單身成年人口高達2.4億,其中有7700萬人獨居,,據(jù)估計,,到2021年,第二個數(shù)字將上升到9200萬,。
當單身社會的浪潮,,轟轟烈烈地襲來,相親低齡化成為一大趨勢,。相親,、使用脫單App,成為年輕人的社交常態(tài),。珍愛網(wǎng)的一組調查數(shù)據(jù)顯示:38%的單身男女首次相親年齡不足23歲,,24%的單身男女為23-25歲。七成單身男女均有相親經(jīng)驗,,其中,,四成單身男女每年相親次數(shù)3次,三成單身男女每年相親次數(shù)5次,。
與大眾理所當然認為的不一樣的是,,現(xiàn)在年輕人自己也有原動力相親,。當初總想著打死也不會去相親,但一工作之后,,發(fā)現(xiàn)有相親這個途徑,,真的“非常可”,。相親能讓我們認識到新的人,,拓展交際圈,否則憑借自己平時加班,、周末宅居不出門的生活方式,這輩子都與脫單無緣了,。
于是乎,,一大怪現(xiàn)象出現(xiàn),年輕人一邊對傳統(tǒng)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嗤之以鼻,,排斥傳統(tǒng)的相親模式,,然后轉頭就在相親App上充值了會員,精心裝點趕往相親局,,果然沒有人能逃脫得掉“真香定律”,。
很多人可能會覺得相親就是一種妥協(xié),但相親并不意味著將就,,只是多了一個邂逅人生伴侶潛在的可能,。諸如“985相親局”的出現(xiàn),反而是因為不愿意將就,,所以年輕人選擇將主動權放置到自己手中,,去把握自己的幸福。
對于相親態(tài)度的轉變,,實質上也指向了年輕人對待愛情的矛盾與糾結,。一方面想要尋求靈魂伴侶,甩開世俗的顧慮,,只看喜歡與否,;但另一方面,又不可避免在愛情之外產(chǎn)生了許多現(xiàn)實的考量,。這種微妙心態(tài)在年輕人的頭腦中不斷拉扯,。
相親鄙視鏈由此順勢誕生,一般都是你看上她她看不上你,,你看不上他他看上了你,,很難做到雙向的奔赴,達到訴求的平衡,。月薪兩萬元的想找個年薪百萬元的,,而年薪百萬元的想找個白富美,;沒戶口的想找個本地人,而本地人想找個門當戶對的,,潛意識里,,每個人覺得自己值得更好的,然后在一次次的相親中,,耗掉了時光,。
問題是,愛情真的能夠這樣斤斤計較,,精心計算嗎,?莎士比亞在《仲夏夜之夢》中寫道:“愛情是不用眼睛而用心靈看的,因此生著翅膀的丘比特常被描成盲目,;而且愛情的判斷全然沒有理性,,只用翅膀不用眼睛,表現(xiàn)出魯莽的急性,,因此愛神據(jù)說是一個孩兒,,因為在選擇方面他常會弄錯�,!�
要知道,,愛情的美妙就在于它的盲目與非理性,怦然心動的那一剎那,,就是毫無理由,,無關乎她的胖瘦,無關乎他的高矮,,無關乎她的家庭,,無關乎他的收入。如果一開始就畫地為牢,,那注定是緣木求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