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藝術出版社30周年慶典活動9月3日在北京今日美術館舉行,,文化部副部長王文章、新聞出版總署副署長鄔書林等出席慶典活動并做了重要講話,。
文化部副部長王文章在講話中提到,,文化藝術出版社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主管,中國藝術研究院主辦的綜合性的出版社,,主要出版古今中外游戲文學藝術作品,。出版文藝理論、歌本論藝術史,、藝術工具書,,出版中國藝術研究院文化部及所屬機構的科研創(chuàng)作成果,等等,。三十年來文化藝術出版社出版書籍達4000多種,。其中承擔國家級和省部級重點出版工程有文化部高等藝術教育規(guī)劃教材、中國藝術教育大系,、國家十五規(guī)劃重點出版選題中國藝術辭典系列,、中國現(xiàn)代戲劇史、現(xiàn)代歐美戲劇史,、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guī)劃教材藝術概論,,中國當代電影發(fā)展史等等,其中不乏精品力作,,如梅蘭芳訪美京劇圖譜榮獲首屆中國出版政府獎,;京劇大師陳燕秋榮獲首屆中國出版政府獎提名獎;第六屆全國書籍裝禎設計銀獎,;中國舞蹈榮獲“五個一工程”一百好書獎等等,。王文章指出,這一批獲得國家級獎勵的圖書,,只是出版社有代表性的圖書的一小部分,,其中還有很多沒有參與評獎,但是有重要的社會影響,,它的影響就在于我們?yōu)閲椅幕l(fā)展積累了寶貴的文化財富,,同時也為我們國家文化藝術的創(chuàng)新做了一個時代的記錄。
新聞出版總署副署長鄔書林說,,三十而立,,在過去的三十年當中,文化藝術出版社一代又一代的社長,,一代又一代的編輯,,為文化藝術出版社的發(fā)展作出了他們應有的貢獻,為今后的發(fā)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他提出,,“我和文化藝術出版社的許多社長都有較深的交往,,對他們對文化藝術的追求,他們自身的修養(yǎng)以及對整個出版事業(yè)的熱愛,,都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應當講文化藝術出版社在中國它不是一個大社、強社,,但是我認為在當今文化大發(fā)展,、大繁榮的背景下,文化藝術出版社的前景是好的,,基礎是牢的,。要以建設三十年為契機,認真研究市場,,認真研究自己的將來發(fā)展方向,,爭取在建設四十年的時候做到真正的不惑,在四十年的時候要奠定大社,、強社的地位,。尤其是在文化體制改革、出版體制改革深入發(fā)展的時候,,我就希望我們真正地來研究市場,,適應市場,用精品圖書來繁榮我們國家的文化藝術,。下決心做大社,、強社,對得起文化藝術出版社這幾個字,!這個社的名字是矛盾先生題的,。”
創(chuàng)辦至今已有30年歷史的文化藝術出版社,,在追求知識的80年代,,有過曾經的輝煌。然而,,隨著社會經濟的飛速前進,文化的多元化發(fā)展,,圖書閱讀不再占據人們業(yè)余生活的主要時間,,即使是閱讀,休閑類,、技能類圖書的比重也日益加重,,文藝類圖書的生存空間日益被擠占,和眾多文藝類出版社一樣,,文化藝術出版社也面臨著讀者數(shù)量下降,、作者隊伍流失,、圖書的社會影響力和經濟效益都在下降的危機。
去年,,文化藝術出版社被國家列為第一批轉企改制的出版社,。在確保配合文化部工作部署、服務中國藝術研究院的學術研究的前提下,,加快轉企改制步伐,,轉變經營思想,引進新型生產機制,,激發(fā)內部活力,,以打造學術精品、藝術珍品和高品質文化類暢銷書為出版重點,。借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之時,,以成立三十周年為契機,該社展示了三十年的出版成就和轉企改制帶來的新成果,。
對外,,以國際圖書博覽會為橋梁,在積極引進國際出版資源的同時大張旗鼓推廣自己的藝術精品,,爭取對外出版的主動權,。文化藝術出版社將在全國圖書博覽會(BIBF)期間,在博覽會兩場組織兩場講座,,分別為著名暢銷書作家,、著名心理、情感,、時尚專欄作家劉軒,,著名音樂學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專家田青的精彩講座,。對內,,下大力氣培養(yǎng)一流的作者隊伍。三十年來,,眾多一線作家,、評論家、藝術家和文化藝術出版社保持著長期合作,,正是這些優(yōu)秀的出版資源保證了文化藝術出版社圖書的高品位,、高質量。文化藝術出版社的三十年慶典活動上,,眾多文化名人如梁曉聲,、馮驥才、周大新,、莫言,、王蒙等作家,,以及馬未都、楊瀾,、陳丹青,、方力鈞等多位文化界知名人士受邀參會。
如今,,文化藝術出版社拓展出版范圍,,走復合出版、大出版之路,,將出版資源做到最大化,,打通紙質出版、數(shù)字出版,、定制出版,、展覽、工藝美術,、多媒體,、影視等等,將出版資源用多種途徑和形式展現(xiàn),,爭取社會效益和利潤的最大化,。特別是結合網絡開展的數(shù)字出版,不僅僅是形式革命,,還是內容革命,。
從文化事業(yè)單位轉變?yōu)槠髽I(yè),這對一家文藝類出版社來說,,還有很多問題有待解決,,但是,改革的路是一定要走下去的,,未來總是美好的,。
(責任編輯:王婉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