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于海河生前在進行農業(yè)產業(yè)發(fā)展調研,。
引子
2013年11月8日,雙鴨山市寶清縣殯儀館,。
天空中飄著雪花,氣溫是寶清縣入冬以來最低的一天,。
一個簡易的靈棚前,,2000多人幾乎占滿了廣場。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有縣幾大班子的領導,,有各部門各鄉(xiāng)鎮(zhèn)的干部,有守靈三天幾乎未眠的村支書,,更有天不亮就從百里之外趕來的一幫幫農民,,其中有人一看到逝者的遺體,就撲通一下跪在地上失聲痛哭,。
致悼詞的縣委領導幾度泣不成聲,。
肅立聆聽的人群幾乎都是涕淚橫流。
在向逝者遺體告別時,,人們深深地鞠躬致哀,,起身后都不舍地凝視再凝視,拭淚再拭淚,,他們要把逝者那親切的面容深深地印在自己的腦海,,刻在自己的心中。
這個情景,,在寶清縣殯儀館的歷史上,,絕對是第一次。
一個人,,要有怎樣的為人,,才能讓眾多送他的人如喪手足般地悲痛?,!一個人,,要成就怎樣的大業(yè),才能贏得這鋪天蓋地的緬懷,?,!一個人,要有怎樣令人感佩的人品,,才能擔得起如此厚重的哀榮,?!
逝者于海河,,生前任寶清縣政協(xié)副主席兼縣農業(yè)示范園區(qū)主任,,病逝時,,年僅51歲。
愛如海河
在家人和親友的眼里,,于海河很平凡,。
1962年8月,出生在遼北地區(qū)的一個農家,,家中六兄弟,,他排行老五。1981年3月,,于海河成了寶清縣富山鄉(xiāng)中心小學的一名教師,。憑著出色的業(yè)績,他很快走上教導主任,、校長的崗位,。
1990年,于海河被選任為富山鄉(xiāng)黨委組織委員,。此后,歷任鄉(xiāng)紀委書記,、副鄉(xiāng)長、副書記,、鎮(zhèn)長,、黨委書記、農業(yè)局局長,。2012年,,他當選縣政協(xié)副主席,但還兼任縣農業(yè)示范園區(qū)主任,�,?梢哉f,他這輩子都沒離開一個“農”字,,沒有離開當今中國最復雜也最令人勞神的農村,、農業(yè)、農民這“三農”,。
◆“我就是農民,,我懂他們”
1995年3月,富山鄉(xiāng)天山參場村的干群關系空前緊張,,村民上訪不斷,,甚至揪著村干部的脖領子罵娘。村干部也都要撂挑子:“這破‘官兒’,,誰愛當誰當吧,!”
鄉(xiāng)黨委書記說:“海河,還是你去那兒看看吧,到底咋整,�,!�
于海河說:“書記放心,我就是農民出身,,我懂他們,。”
第二天,,作為鄉(xiāng)紀委書記的于海河拎著行李住進了天山參場村,。一進村,他就挨家挨戶地“串門子”,,并且是三番五次地去。
經過一個多月的走訪座談,,村民上訪的癥結基本找到了,。主要是村干部工作方法簡單粗暴,村財務管理混亂不透明,,雖然明顯多吃多占的事兒不多,,但偏親向友、處事不公的事兒也不少,,比如農民開荒的自留地,,本來按政策規(guī)定到一定年限村里必須收回,重新發(fā)包,,而有的“屯大爺”或與村干部沾親帶故的就是不交,,村干部也不管不問。
于海河就干部,、群眾兩邊做工作,,不厭其煩地說啊嘮啊。對雙方既有批評又有體諒,,既要求村干部處事公平,,又對村民講村干部的不易:“咱們天天忙活自家的日子,可村干部們每天得拿出一半兒的時間忙活大伙兒的事兒,,一年到頭也就多掙個三千多塊錢,,人家圖啥?”
在于海河的溝通下,,村民的火兒在一點一點地降溫,,村干部的氣兒也一點一點地平息。接著,,他又和村干部一起,,把村里十多年從未清理的一堆亂賬,用了近兩個月的時間一筆一筆整理得清清楚楚,還了村干部的清白,,也順了村民的心氣,。小村終于出現(xiàn)了久違的祥和。
三個月的蹲點,,于海河沒回幾次家,。本該走了,但是有一件事兒又讓他留了下來,。
原來,,每天滿村亂跑的孩子引起他的注意。他問村支書:“這不年不節(jié)的,,孩子們咋都不上學呢,?”
“嗨!學校的房子快散架了,,也沒錢修,,只好停課了�,!贝逯欀碱^回答,。
“那怎么行啊,?,!”當過小學校長的于海河頓時急了。他讓村支書趕緊帶他去學�,?纯�,。到現(xiàn)場一看,學校確實破爛到沒法用的程度了,。
“得抓緊把學校建起來,!”他堅定地對村干部們說。
“那要幾十萬呢,!”“哪有這筆錢�,。俊贝蠹乙荒樀臒o奈,。
“怎么解決自留地回收問題,,我這些日子也沒想出什么辦法來。現(xiàn)在正好,,收回來重新發(fā)包,,用發(fā)包費建學校!”
“那可太難了,。信不,,你收地,,得有人和你拼命?,!”于海河說:“你們帶頭,,誰和你們有親戚關系,就先收誰的,�,!�
他又開始一家一家推心置腹地聊。那幾天,,于海河的嘴角爛了,,嗓子啞了……他的執(zhí)著令村民感動,大部分村民交出了荒地,,只剩下幾戶堅決不交,。
不管咋說,學校必須建,。在得到大多數(shù)村民的同意后,,他帶著分地小組在個別村民的謾罵和撕扯中,一邊重申政策,,一邊丈量土地,。
第二天一早,,一個村民拎著把菜刀闖進門來,,“咣”地一聲,狠狠地砍在桌子上:“我告訴你,,要地不行,,要命一條!”
“咋地,,想行兇嗎,?我也告訴你,如果你把我砍死了,,我是因公殉職,,你卻是必須償命的罪犯!”一向待人溫和的于海河把臉撂了下來,。
對方被于海河的凜然無畏給震住了:“那……那我們種得好好的,,憑啥要收回去?”
見對方服軟了,,于海河的態(tài)度也溫和下來,,他講完政策講道理:“誰家沒孩子啊,咱農村的孩子要是不上學,,就一點兒出路都沒有啊,。難道你不盼自個兒的孩子將來上大學、有出息嗎?”
來人半晌無語,,收了菜刀默然離去,。
蓋新校舍的錢,終于有了著落,!
◆上訪就找于海河
2003年初,,是中國農村稅費改革全面推進、鋪開之年,。
當時,,七星泡鎮(zhèn)是全縣17個鄉(xiāng)鎮(zhèn)中最大的一個鎮(zhèn),也是全縣經濟最差,、債務最多的一個鎮(zhèn),。2001年3月又趕上撤鄉(xiāng)并鎮(zhèn),擁有1.8萬人口的涼水鄉(xiāng)被并入七星泡鎮(zhèn),。至此,,七星泡鎮(zhèn)共有28個村40個屯近7萬人口。剛上任兩個月的七星泡鎮(zhèn)黨委書記的徐頂國大體核算了一下全鎮(zhèn)的財務狀況——鎮(zhèn)政府欠外債2000多萬元,,各村欠外債8000多萬元,,全鎮(zhèn)債務高達一億多元。別的不說,,僅鎮(zhèn)里欠一個小飯店的“白條”就裝了一編織袋,,有較真兒的人用秤一稱,居然有20公斤,!
債務多,,矛盾就多,干群關系緊張,,信訪量尤其大,,鎮(zhèn)政府經常被農民圍攻。三層的辦公樓,,幾乎找不到一扇玻璃完整的窗戶,。有時值夜班的鎮(zhèn)干部正睡覺呢,“嘩啦”一聲窗玻璃被人砸個稀碎,,嚇得心驚肉跳,。鎮(zhèn)機關干部上班也是“身在曹營心在漢”的狀態(tài)。社會治安更是糟糕透頂,,每年發(fā)生多起殺人案,。歷時兩年多,換了兩任鎮(zhèn)長,,工作局面變化不大,。
徐頂國心里著急,,必須加強領導力量,盡快解決這些難題,。他找到時任縣委書記的范鳳陽說,,“七星泡鎮(zhèn)的形勢太復雜,我的工作壓力很大,,給我配一個好鎮(zhèn)長吧,!”
“我知道,你這三年挺不容易,。我一定給你選一個最好的鎮(zhèn)長,!”范鳳陽答應得非常痛快。
2003年初,,徐頂國等來了于海河,。厚道、溫和的于海河讓徐頂國心里有了幾分踏實的感覺,。初次見面,,這個樸實的漢子笑著對徐頂國說:“徐書記,我不怕麻煩,,也不怕累,,以后有事你盡管交給我吧�,!�
當時,,七星泡最難纏的問題就是群體性上訪,鎮(zhèn)政府的走廊里總是擠滿了上訪的農民,。于海河每天一上班,,就對上訪群眾說:“來來來,,都到我辦公室門口排隊,,有事兒進來和我說。找別人,,最后也得到我這兒解決,。”
于海河耐心地聽每個上訪人“訴苦”,。從三年五年的舊事兒到十年八年的老賬,,他一件件認真記下來……到了飯口沒談完,就帶著上訪人去食堂邊吃邊談,;下班時還沒談完,,就加班接著談,直到最后一個上訪人滿意地離開,。對那些不方便來鎮(zhèn)里的,,就通過電話談,,他的手機24小時開機,即便對方凌晨兩三點打電話,,他也耐心接聽,;碰到沒錢回家的,他就自掏腰包給上訪者買車票,。
因為知道“上訪就找于海河”,,好多人的手機里都存有于海河的號碼。每次打電話,,他們最先聽到的是于海河“大爺”“大娘”“大姐”“老哥”的親切問候,。顯然,于海河也存了他們的號碼,。
有人對于海河的工作方式很不理解:“上訪的凈是些胡攪蠻纏的農民,,你天天面對他們,就不煩,?”
“我爹媽都是農民,,我就是農民的兒子。有啥煩的,?”海河說得心平靜氣,。
有人說,于海河有一副菩薩心腸,,看到他的慈眉善目,,氣就消了一半兒;有人說,,他的心就像是一盆火,,再冷的堅冰都能捂化了。
因為鎮(zhèn)政府沒錢,,所以冬天也沒暖氣,。于海河在零下四五攝氏度的辦公室里,坐著一把冰冷的硬椅子接訪,,時間長了,,生生把腿凍成了膿性關節(jié)炎。
深知基層工作難處的人都說,,接訪是“天下第一難”,。來上訪的大多是一肚子氣,有開口就罵娘的,,有拎著棍子揣著刀的,,別人見了上訪的都躲�,!八麃砹�,,可給我解了圍”,,徐頂國說,“只有海河從來不躲事兒,。他告訴上訪人,,誰也不許上三樓找書記。他在家接訪,、坐鎮(zhèn),,處理日常事務。我跑外,,協(xié)調上下關系,,爭取各方支持�,!�
更令徐頂國感動的是,,在不到一年的時間里,于海河將鎮(zhèn)財政所28個村和40個屯十幾年的亂賬,,什么三角債,、四角債、羅圈債,,都捋得一清二楚,,并制定了詳細的還債計劃。
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年底收農業(yè)稅的時候,,鎮(zhèn)上沒有像往年那樣怨聲載道。過去稅收進度總是全縣排老么,,而這年竟破天荒地進入了先進行列,。這,讓徐頂國對于海河的看法從頗有好感變?yōu)槊C然起敬,。
“你說他得下多大工夫,?他真是太了不起了!”至今,,徐頂國說起于海河的那股認真勁兒,,依然欽佩不已,。
2004年年末,,七星泡鎮(zhèn)各項工作考核從以往的全縣末位躍至全縣前茅,信訪工作更是破天荒地從全縣倒數(shù)第一升為排名第二,。
2006年,,徐頂國升任東升自然保護區(qū)管理局局長。臨別時,,他動情地摟著于海河說:“海河,,沒有你,,我在七星泡很難堅持到今天!”
徐頂國說,,這些年每次聚到一起,,他都要先敬于海河一杯�,?捎诤:硬唤邮埽骸澳阆染次�,,我怎么承受得起啊,都是我應該做的,�,!�
“我是發(fā)自內心地敬重他的品格——無私、大度,、善良,、高尚!不是他走了我才這樣評價他,,他活著時,,我在內心就這么認為的。做人那么完美,,我真的自認不如他,!他也看出我是真心實意地尊重他,后來我再先敬他酒,,也就不推辭了,。
◆跑斷腿也要把官司打贏
朝陽鄉(xiāng)燈塔村農民徐長友至今對于海河感激涕零。
那是2011年,,于海河任縣農業(yè)局局長的第二年,。3月初,徐長友在縣種子營銷店買了“嫩單8”玉米種子,。哪知到了5月初,,播種十天了連芽都沒發(fā)�,?粗鴦e人家破土而出的芽苗,,徐長友欲哭無淚。為了這三坰地,,他貸款幾萬元,。就算毀種、補種,,也難以彌補損失,,因為過了芒種,補種啥都晚了,。六神無主的徐長友在村里轉來轉去,,發(fā)現(xiàn)類似情況有十幾家,,而且有的人家比他家的損失還慘。
村民蓋東飛家貸款20萬元,,家里16坰地全部種了“嫩單8”,,如果絕了產,他就得傾家蕩產,!看著七零八落的大田,,蓋東飛死的心都有,已好了多年的癲癇病幾次復發(fā),,不省人事,。
十幾戶村民們結伙兒找到種子營銷店。誰料,,那老板根本不認賬:“種子沒毛病,,你們愛哪兒告哪兒告去!”
憤怒的村民找到農業(yè)局綜合執(zhí)法大隊報案,。執(zhí)法大隊經調查發(fā)現(xiàn),,此案涉及四個鄉(xiāng)鎮(zhèn)七個村屯42戶村民,受損種植面積達200多坰,。
農民蒙受這么大的損失,,于海河比誰都著急。他讓人通知種子營銷店的老板和村民代表來農業(yè)局調解,。第一次調解的時候,,農民們見他一身舊衣舊鞋,壓根兒沒想到他就是局長,。有個脾氣暴躁的農民指著他的鼻子罵罵咧咧地問:“你是誰啊,,和你說也是瞎耽誤工夫,找你們局長來,!”
于海河卻笑著說:“我就是局長,。”
大伙兒愕然,。
對證過程中,,農民怒火沖天:“不賠錢,我們就上訪,,找省里,、去北京!”
“要賠償,,先拿證據(jù)來,!”種子營銷店老板是死豬不怕開水燙,一百個不認賬,。
幾番調解無果,,于海河決定帶著農民打官司。打官司要證據(jù),,但取證太難了,,靠一家一戶的力量根本辦不到。于海河就帶著農業(yè)局工作人員逐戶拍照錄像,,現(xiàn)場取證,。
為了減少打官司的成本,于海河出了個主意,,以種“嫩單8”面積最少的徐長友為代表起訴,。
訴訟過程一波三折。一次,,幾個農民代表準備到北京上訪,,在哈爾濱要啟程時,被于海河真誠的承諾和苦苦的說服給勸住了,。其間,,他幾次往返哈爾濱和寶清之間,請東北農業(yè)大學的專家進行司法鑒定,;請來省城的資深律師為農民代理訴訟,。在官司進行到關鍵階段,又幾次到省里有關廳局找領導陳述案情,,爭取支持,。到農民二審勝訴,官司歷經了一年零四個月,!直到124萬元補償款發(fā)放到42戶農民手中,,于海河那顆懸著的心才算落了地。
蓋東飛在拿到十幾萬元補償款后,,跪在地上直磕頭:“于海河救了我們全家�,。 �
當記者告訴徐長友,,為了和律師商量案情,,于海河拖著一條病腿無數(shù)次往返哈爾濱;為了等出門辦事未歸的專家,,于海河曾經在走廊一站就是一天,。當鑒定結果拿到手的時候,他的右腿已經挪不動了,。
得知這些細節(jié),,徐長友愣愣地說:“知道他肯定沒少費事,哪知道他為不認不識的俺們,遭了這么些罪�,�,!”
徐長友還不知道,這家種子營銷店的前身——縣種子公司曾經是農業(yè)局的下屬單位,。打這場公司,,于海河要經歷怎樣的思想斗爭。
徐長友更不知道,,種子營銷店的老板曾經將10萬元現(xiàn)金送到于海河的辦公室,,請他不要再為一幫不值個兒的農民忙活了,遭到于海河的憤然拒絕,。
聽到這些幕后的細節(jié),,徐長友不禁淚流滿面,他呢喃著:“這些俺們都不知道啊,。就知道沒有于局長,,這場官司根本贏不了�,!毙扉L友還說,,雖然村民們拿到了錢,卻留下一個遺憾——他們制作的那面錦旗一直沒能交到于海河的手上,,因為他太忙了,。
◆“為農民做事就是報天恩”
七星泡鎮(zhèn)有個姓韓的村民,上世紀80年代做賣肉的小買賣,。因為鎮(zhèn)政府買肉賒賬,,欠了他兩萬多元錢。后來老韓頭患大病,,為籌錢看病,,把房子都賣了,家里一貧如洗,。有一年,,他到鎮(zhèn)里找于海河申請困難補助。于海河一聽他家的困難程度和他的身體狀況,,就囑咐民政助理,,要按殘疾人的最高標準給補助、辦低保,。并問他,,“老哥,你還有啥要求盡管說,,我們一定盡力辦,�,!�
“真的?啥要求都給辦,?”老韓頭眼睛一亮,。
“我還能糊弄你嗎?”于海河笑著反問,。
于是,,老韓頭就把鎮(zhèn)政府欠錢20多年不還,,找誰誰不管,,多次下跪哀求都沒用,他幾次想喝藥自殺等等遭遇,,磕磕巴巴地講給了于海河,。于海河聽完告訴他:“老哥你等幾天,把欠條拿來,,這錢一準還給你,。”
隨即,,于海河召開了黨委會,,會上發(fā)火了:“看看那老韓家都窮成啥樣了?就是向咱要錢,,咱都該給�,。『螞r咱還欠人家那么多錢不還,,連下跪磕頭都沒人管,,咱還是共產黨的政府不是?咱還講不講點良心�,�,?!”說到動情處,,于海河聲音發(fā)顫,、雙腿發(fā)抖。是激動,、憤怒,,也是慚愧、自責,。
在于海河的督辦下,,老韓頭的兩萬多元錢很快還上了。
當老韓頭聽說于海河病逝的噩耗時,,拍著大腿說,,“哎呀媽呀,,白瞎了!這么好個人,,白瞎了,!”
老韓頭對記者說:“那筆錢都20多年了,本來已經不抱啥希望了,,沒想到人家于書記主動問,,聽完就辦�,!�
“對我來說,,500元就趕上天文數(shù)字了,一下子把兩萬多元還給我,,等于救了我們全家五口的命�,。∥冶扔跁洿笫鄽q,,但我發(fā)自內心地說,,他就是我的再生父母啊,!”
“于書記那時做的就和現(xiàn)在習總書記說的對路,。他能代表共產黨,過去我給磕頭的那些人代表不了,!”
當了多年的農業(yè)干部,,于海河為農民辦的實事兒又何止這幾樁?
徐頂國說,,海河在寶清五個鄉(xiāng)鎮(zhèn)工作過,,這樣的故事說不盡。
種畜場老上訪戶劉連增更是常說一句話:“誰要是再難為于海河,,就喪良心,!”
有人問過于海河,你咋對農民的事兒那么盡心盡意呢,?
于海河說:“咱把農民當?shù)鶍�,,怎么做都是應該的。對我來說,,就是報天恩,!”
漸漸地,于海河因為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擔當,、特別能化解難題而出了名,于是,,哪里有難解的矛盾,,縣委總是首先想到于海河,。于海河成了名符其實的“救火隊長”。
2008年,,于海河被縣委點將,,從最大的鎮(zhèn)調到一個干群關系緊張、群眾上訪不斷的小鄉(xiāng)鎮(zhèn)——龍頭鎮(zhèn)任黨委書記,。
2009年底,,夾信子鎮(zhèn)出現(xiàn)一千多人的大規(guī)模群體上訪事件,難以平復,,已經調任縣農業(yè)局黨委書記的于海河又被縣委派往夾信子鎮(zhèn)兼任黨委書記,。
就這樣,于海河就像一塊磚,,哪里需要哪里搬,,毫無怨言,;就這樣,,于海河到哪兒,哪兒就云開霧散,,風平浪靜,。而這其中要付出多少真誠?要付出多少心血,?沒人說得清,。
于海河總說“我是農民的兒子”,這絕不僅僅是在說他的出身,,而是真真切切地“把農民當?shù)鶍尅?,!他常引用艾青的一句詩:“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有件事極能說明這一點,。
2012年夏天,寶清縣趕上十年不遇的干旱,�,?粗闪训耐恋亍l(fā)黃的秧苗,,有的農民急得直哭,,于海河也跟著落淚。他知道,,如果因干旱這一年沒了收成,,對那些靠天吃飯的農民來說,意味著可能從此就跌進了貧寒的深淵,。
很少有人知道,,平時一身農民裝束的于海河內心卻飽含儒雅和詩意,,總愛在夜深人靜的時候寫點東西。他在自己的QQ空間寫下過一篇題為《心雨》的博文,,記述了他對那場旱災的感受:“我做農業(yè)局局長時,,當時一連數(shù)日無雨,禾苗干枯,,赤野千里,,一片旱象,我心急如焚,!真是天天盼著下雨,,那種急迫的心情,今天想起來,,都有一種被燒灼的感覺,!
有一夜晚,忽然外邊雷聲陣陣,,隨后雨點敲打著窗戶,,我驚喜地跑向窗前,好啊,,下雨了,!這種激動真的是無以言表,我的雙膝不由自主地跪在了地上,,猛然磕起頭來,,心中默念著,老天啊,,你多下一會兒吧,,好讓農民吃飽飯吧!說句心里話,,我是一個無神論者,,只是小的時候給父母磕過頭,以后從沒有過,。此番做法,,只是情急所致。真是天遂人愿,,這場雨基本解除了旱情,。真的好愛你,我心中的雨,!”
于海河對農民的愛,,就像他的名字一樣,愛的如海一樣深沉厚重,,愛的如河一般奔涌熱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