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國務院食安辦、中央文明辦、教育部等23部門聯(lián)合主辦的主題為“尚德守法 食品安全讓生活更美好”的2019年全國食品安全宣傳周6月18日正式啟動,。由經濟日報社承辦,,中國經濟網執(zhí)行承辦的宣傳周主場活動在京舉行,。圖為科信食品與營養(yǎng)信息交流中心副主任鐘凱發(fā)言。中國經濟網記者 裴小閣/攝影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6月18日訊 “聳人聽聞的食品安全謠言不僅影響消費信心,,也對行業(yè)、產業(yè)帶來直接的危害,,強化科普傳播遏制食安謠言,強化食品安全科普傳播勢在必行,也迫在眉睫”,。在今日在京舉辦的由國務院食品安全辦等23部門主辦,經濟日報承辦,,中國經濟網執(zhí)行承辦的2019年全國食品安全宣傳周主場活動上,,科信食品與營養(yǎng)信息交流中心副主任鐘凱表示,。
鐘凱說,近年來,,在社會共治理念的指導下,,各方攜手治理食品謠言,。據不完全統(tǒng)計,,2017—2018年,因食品安全造謠,、傳謠被公安機關打擊的至少有169人,,其中19人被追究刑事責任,。此外,越來越多的企業(yè)通過法律武器抵制謠言侵害,,越來越多的研究開始探究謠言生成傳播的機理,,越來越多的專家學者加入到辟謠隊伍,越來越多的公眾開始對謠言有了一定警惕性,。
鐘凱表示,,這些聳人聽聞的謠言不僅影響消費信心,也對行業(yè),、產業(yè)帶來直接的危害,,例如“塑料紫菜”謠言導致農戶損失億元以上,“桃子噴防腐劑”的造謠小視頻導致桃子價格暴跌,,銷量僅為之前的20%,。強化食品安全科普傳播勢在必行,也迫在眉睫,。然而,,科普并非易事,投入大,、產出低,、見效慢,公眾參與度低,,覆蓋面上不去,。在移動互聯(lián)時代,新的技術,、新的渠道能不能為食品安全科普賦能,,讓科學的聲音成為流行,讓學習變成樂趣,?
鐘凱表示,,最近,國家市場總局和互聯(lián)網平臺開展了一次探索性的嘗試,, “答答星球”利用數(shù)字技術,,引流海量用戶,,以趣味答題的方式開展知識普及。
這種科普形式有哪些優(yōu)勢,?鐘凱舉例說,,從參與情況看,5天超過1000萬人參與,、12.7億次答題,,預計整個答題賽季的數(shù)據還將翻一番。而且,, 90%以上的參與者向親友分享了學到的知識,;從答題結果看,年輕人十分喜愛的咖啡和巧克力總體答錯率達到57%和61%,,說明消費者愛吃卻不了解它,,這就是食品謠言的溫床,這些錯題改頭換面也許就變成了一條網絡謠言,。
“在‘答答星球’活動中,,我們還發(fā)現(xiàn)了一個有趣的現(xiàn)象,咖啡和巧克力這兩類食品中正確率最高的題目,,也恰好是曾經熱傳的謠言——‘咖啡致癌’,,但現(xiàn)在9成公眾已經具備了識別這一謠言的能力。此外,,在200多個涉及食品謠言的題目中,,有20題,半數(shù)以上的人答錯,。它們當中多數(shù)是廣為人知的養(yǎng)生‘常識’,,比如菠菜補鐵、喝茶排油,、豬蹄美容,、牛奶助眠等,這說明養(yǎng)生類謠言發(fā)泛濫對公眾的影響之大,�,!辩妱P指出,時代在發(fā)展,,科學在進步,,我們的知識也需要更新了。顯然,,互聯(lián)網技術給食品安全科普帶來了強大動能和無限可能,,希望未來能有更多的平臺、更多的機構加入進來,,形成多樣化,、常態(tài)化的科普傳播格局,,共同探索打造食品安全科普新天地。
鐘凱表示,,除此之外,,加強食品安全科普的協(xié)同共治,各方都需要有所作為,。政府部門需要持續(xù)加大科普投入和扶持力度,,將科普作為科學監(jiān)管的重要突破口。媒體的作用也十分關鍵,,在進行食品安全報道時,,需要堅持科學報道的精神,認真核實信息來源,,多聽取專業(yè)的意見,不要片面追求流量和關注度,。食品專業(yè)界也需要積極參與科普工作,,播撒科學的種子,讓科技的力量造福大家的餐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