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九個品牌,,四五個品類,幾十家門店,遍布社區(qū),、深巷之中,,杜兵圍繞川菜、“成都本味”打造了成都映象,、轉(zhuǎn)轉(zhuǎn)會,、崇德里等一系列餐飲品牌。川劇,、小院,、竹椅、蓋碗茶……無論成都映象旗下哪個品牌,,講究的都不僅是麻辣鮮香的吃食,,更注重老成都生活的還原。
通過成都映象,,杜兵試圖向外界詮釋他從老一輩成都人那兒感受到的成都,。
《洪波高端訪談》周刊
欄目策劃/主持 :陳洪波(紅餐網(wǎng)創(chuàng)始人)
![]()
也許每個人心中都會有一個自己對成都的印象,閑適,、安逸,、美食、麻辣……成都幾乎成為了國內(nèi)休閑美食,、安逸生活的代名詞,,為在快節(jié)奏城市打拼的青年所向往。
但,,蓋碗茶,、缽缽雞、老火鍋就是成都嗎,?你對成都是什么印象,?在老成都人心中,成都又應該是什么樣,?
成都映象,,名字直白地展現(xiàn)了創(chuàng)始人杜兵希望做的事:還原他對老成都的印象。
杜兵談成都映象的多品牌策略

1 無心插柳為“老成都”代言
杜兵進入餐飲這個行當,,多少有點誤打誤撞的意思,。
在拉薩度過童年的杜兵,到西安躲避地震時住地隔壁有家川菜館,,他因此第一次被川菜驚艷,,長大后回成都爺爺家吃到一道“火爆雙脆”,對傳統(tǒng)川菜的熱愛再次被激發(fā),,然后深陷其中而無法自拔,。
2000年,,小有積蓄的杜兵想置一處屬于自己的物業(yè),便在成都紫荊買下一棟三層老樓(現(xiàn)成都映象總店),。本想做個房東收租,,怎奈沒人租下,杜兵“包租公”的愿望落了空,,開過酒吧的他決定自己干,。
還干酒吧?但新物業(yè)是個居民區(qū),,顯然不合適,,此時杜兵骨子里的川菜情結(jié)開始蘇醒,那就自己干餐飲,。
決定好下,,真干起來并不容易,之前房子一直租不出去,,不是沒有原因的。背街,、地處深巷,,車行不易,周邊都是不太有消費力的老舊居民區(qū),,甚至連手機信號都不好,。這對需要強大客流、消費力的餐飲而言,,可以說都是“致命缺陷”,。但是杜兵并沒有退縮。
2004年,,第一家成都映象開業(yè)了,。
讓人大吃一驚的是,在新派川菜,、時尚川菜等潮流風格為主的當時,,沒有地理優(yōu)勢的杜兵,卻舉起了傳統(tǒng)川菜的大旗,。為了扛好“傳統(tǒng)”大旗,,他先在口味上下功夫,請來大廚將自己記憶中老成都的川菜味道,,一點一點進行還原,。
而更讓人吃驚的是,杜兵請來了著名設計師,,將門店刻畫成1984年杜兵剛回到成都時的樣子,,他還將1902年的老成都地圖上標注的已經(jīng)消失的老成都各種街道,,融進餐廳包間名,讓成都映象在菜品之外找到了更多消費者的情感共鳴,。并將餐廳slogan定為了“重溫往日成都巷陌,,回歸道地川菜本味”。
“剛開始,,朋友都說,,你這個東西,活不久,�,!倍疟f,但他的這一“無心插柳”,,卻讓成都映象憑借差異化的定位,,以及出色的菜品、環(huán)境,、服務,,在兩個月后就火了。
如果非要給個標簽,,成都映象可以算是最早的網(wǎng)紅店,,具備一切“打卡”特質(zhì),短時間爆火,。
2 多品牌發(fā)展源于對成都的熱愛
杜兵是個商人,,他總說“在商言商”,也一直“踐行”著商人的本質(zhì)——利益最大化,,而這個“最大化”除了賺錢,,更在于心理的滿足,以及做喜歡事情的滿足感,。
成都映象“做成”了之后,,杜兵也嘗試過加盟、連鎖,,“我們剛做了幾個月,,就有人上門要做加盟,當時什么也不懂,,就做了”,,但放出加盟以后杜兵才意識到,這似乎并不是自己想要的,,“做加盟是需要去管理的”,,不是門店的管理,是加盟商的管理,,杜兵更希望自己的精力更多地放在經(jīng)營自己的品牌門店,,而不是“周旋在”管別人,。
于是在一次意外的打賭后,杜兵又成立了轉(zhuǎn)轉(zhuǎn)會等一系列品牌,。
那天,,杜兵和朋友喝酒,一直在聊開店的心得,,覺得只要做得有特點,,什么樣的鋪子都能做出來。正好,,回家路上,,他們在一個深巷中,碰到一間正在轉(zhuǎn)讓的鋪子,,很明顯老板干不下去了,,想通過轉(zhuǎn)讓挽回一些損失,朋友問杜兵敢不敢接,。微醺的杜兵夸下�,?冢焊遥惺裁床桓业�,。于是當場拍下6萬元轉(zhuǎn)讓費,,拿下一個隱藏在小區(qū)里的400平的院落。
第二天,,小院原老板給杜兵打來電話,,問他現(xiàn)在要準備做什么,,醒酒了的杜兵回他,,你該干啥,原來干啥就干啥,。
原老板一臉懵逼,,看上去,杜兵好像“放棄”了,,“我只是在心里盤算怎么弄,。”又是一次和朋友聚餐,,杜兵突然得到啟發(fā),,不如做樂山菜,取當?shù)剌喠鞒韵埧头绞�,,取名轉(zhuǎn)轉(zhuǎn)會,。
深巷中的這個原本賣魚火鍋的小院,就被杜兵“收拾”成了具有四川特色的樂山菜專門店,。
在轉(zhuǎn)轉(zhuǎn)會,,顧客通常能從下午待到晚上,,下午可以喝茶、打牌,,冬天還有老式炭盆,,耍餓了,就通知服務員開餐,。這對很多成都人來說,,就是老成都的生活做派,就是記憶里生活應該有的樣子,。
之后的杜兵便一發(fā)不可收拾,,“每次去北京,我在飛機上就會想,,要吃什么,,一定要吃烤鴨,不是成都沒有,,而是,,沒有北京的那么好”,于是,,杜兵就在成都開烤鴨相關的品牌,,沒有好吃的餃子,他開了餃子相關的店,。
作為商人,,杜兵依然顯得精明,“這些都是成都沒有,、做得不那么好,,或是品類下不同的細分,我認為每個品牌都有自己的人群,,這座城市還沒有什么,,我就為這座城市補缺�,!�
杜兵想讓老成都以餐廳的形式一直存在,,但成都映象的菜式卻并不完全地老舊。
3 川菜傳承不在形式,,在于氣質(zhì)
崇德里,,是杜兵最新“改建”的一個中西結(jié)合的建筑群,是1925年一位名叫王崇德的商人購下修建的,,并以自己的名字命名崇德里,,“里”即“里弄”,帶著些許江南的意味,。
這里不僅是為顧客提供吃飯,、聚會的場所,,也是杜兵為成都映象的行政主廚開辟的“實驗室”,做菜式創(chuàng)新,,讓菜品能在保留川菜精華的基礎上,,又符合現(xiàn)代人好吃、好看,、少油少鹽的就餐理念,。
這讓成都映象的菜品雖保留川菜麻辣的精華,又能適應如今大眾對口味,、擺盤的多元化需求,。這些傳統(tǒng)又創(chuàng)新的菜品,讓成都印象成為當?shù)匾I川菜潮流的名店,。之后,,成都映象也常受邀參與政府外賓的接待、宴會,,到國外進行川菜展示,。
可能有不少人都會問,川菜出國,,那么到底什么樣的川菜才適合外國人呢,?杜兵給出的答案是:“保留川菜的氣質(zhì),用顧客喜愛的形式,、食材去呈現(xiàn),。”
以美國市場為例,,中餐本就不是主流,,更不要說重油重辣的川菜,“比如冒菜,,我們通常都是在油里去撈菜吃,,但外國人認為凡是上桌的都能吃,,他要把油也喝了怎么辦,?”這就需要菜品的改良,也是“實驗室”存在的主要作用之一,。
而在改良過程中,,杜兵也和主廚達成共識,不局限食材,、擺盤等的方式,,但一定要保留川菜的“氣質(zhì)”,這個“氣質(zhì)”就是麻辣鮮香,�,!按ú说撵`魂一定是麻辣,,但這個‘度’是需要根據(jù)情況去把握的�,!�
這些年,,很多消費者因為火鍋、冒菜,、酸菜魚等川菜的火爆,,把川菜都歸到了重油重辣之上,但什么是“重”呢,?
“其實川菜的精髓在于‘善用麻辣’,,但不是‘任用麻辣’�,!睂Υú硕�,,麻辣的作用一直都是提香、襯托食材的美味,,并不是讓整道菜只剩下麻辣,。“就像52度的茅臺和70多度的高粱酒,,你說哪個酒好,?川菜的麻辣也是一樣的道理,有些東西過了,,就不對了,。”
成都映象曾在西班牙國宴上做一道水煮牛肉,,但油大是這道菜的特點,,也成為了最大的問題。杜兵和主廚商量后下了決定:油不需要多,,一瓢油淋上,,能把花椒、辣椒和蒜的香味烹出來就行,。
結(jié)果,,這道水煮牛肉大受歡迎,而且因為油控制得好,,在西班牙國宴上,,很多人都拿面包沾著湯吃。杜兵說:“中餐有很多可以與西方文化結(jié)合的地方,,關鍵要看我們敢不敢試,。”
除了用專門的空間來做菜品研發(fā),在川廚的培養(yǎng)上,,杜兵也非常用心,。
杜兵有家和日本合作的日料店,而他做日料店的原因,,一個是在成都做日料肯定賺錢,,更重要的是,能對川菜有所幫助,�,!拔乙恢闭J為亞洲餐飲看日本,但我們?nèi)ネ祹煂W藝總不是很好,,而我做一家日料店,,我作為最大的股東,總可以讓一些川廚去學習,,讓他們學習日本那種匠人精神,,然后把它帶回到我們的川菜當中�,!�
對于川廚的培養(yǎng),,杜兵也延續(xù)了“保留氣質(zhì),不拘泥形式”的標準,,后廚的管理,、廚師對餐飲的敬畏、用心等特質(zhì),,也能為川菜所用,,從而提高川菜整體的水平。
其實雖然川系品類,、營收在市場上風頭正勁,,但真正流行的菜品并不多,讓消費者對川菜的認知非常有限,,同時也局限了川菜的發(fā)展,。杜兵和他的成都映象則一直致力于去嘗試具有川菜氣質(zhì),又符合現(xiàn)代口味的川菜,。
記者手記
杜兵創(chuàng)立了一系列餐飲品牌,,像寬坐、轉(zhuǎn)轉(zhuǎn)會,、崇德里,,其實是從不同角度,,根據(jù)不同人群去展現(xiàn)了成都,,和成都生活的面貌。
而除了和成都相關的一切,,他同樣涉足了日料等看上去和川菜并不沾邊的品類,,也是在為川菜,、川廚的發(fā)展找尋更多機會,讓他們走得更好,、更遠,。在后疫情時期,更需要杜兵和成都映象這樣,,真正去探討菜品本質(zhì),,城市、人群需求的餐企,。
正如杜兵認為的,,川菜最重要的在于其口味氣質(zhì),材料,、形式,、操作規(guī)范不過是為其服務的要素,在保留口味特質(zhì)的基礎上,,就應該去吸納一切好的東西,。而成都的魅力,也正在于這種隨性而無比包容的生活態(tài)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