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提起老字號,不少人都會把它和口味一般,、價格高,、性價比低聯系起來。但有著百年歷史的紫光園,,卻隨著時代不斷進化,,不僅做正餐,還做小吃檔口,,做社群裂變,,成了餐飲界先鋒。
不少老字號,,甚至已經成了消費者心目中口味一般,、價格高、性價比低的代名詞,,即使一些上市餐企也不例外,。
老字號真的不行了?確實,,有一部分老字號在時代的洪流中被后浪淹沒,,但也有老字號不僅沒有成為“即將被遺忘的歷史”,還成為了餐飲界創(chuàng)新的先鋒,,傳承著老字號的榮光,。比如從民國初年走來的紫光園,。

艾興有、劉政談紫光園的傳承
從創(chuàng)立到改制,,傳承幾經波瀾
民國初年的1912年,,艾家先輩就在北京城經營燒餅鋪和肉鋪,并研究出一種名為“艾家炒疙瘩”的小吃,,深受街坊四鄰喜愛,。名氣漸大后,艾家先輩便取“身在京城,,紫氣東來,,一道家宴,光耀門廳”之意,,取名“紫光園”,,開起了第一家炒疙瘩店。
解放后,,紫光園仍屹立在北京城,,1958年開始公私合營,名字也從紫光園改為了“向榮回民食堂”,。一直到1984年國企改革,,紫光園成為朝陽區(qū)第一批升級改造的企業(yè),才又將名字改回了紫光園,。
這時候,,紫光園的接力棒傳到了廚師出身的現任董事長艾興有手上,國企改革的機會,,和年輕人的意氣風發(fā),,讓他開始嘗試改變紫光園多年的經營方式。
為了更好地滿足顧客需求,,這時的紫光園就發(fā)展出了清真北京菜,、京味小吃、清真早餐等多種業(yè)態(tài),。
但當時間來到80年代,,幾經波折的紫光園又一次面臨著巨大考驗——改制。
1998年國企開始了改革與供給側改革,,習慣了國營思維,、分配工作的紫光園的經營也隨之開始下滑。
2001年,,改制的“鍘刀”真正落下,,紫光園的經營狀況并不太好,而艾興有做出了個大膽的決定:買斷,。2002年,,艾興有買斷了已有4家門店的紫光園,,實現自主經營,自己擔任公司董事長,。就這樣,,有著近百年傳承的紫光園一路上行。
2007年紫光園開出第5家門店,,第二年,,艾興有收了自己的第一個徒弟劉政,2010年,,劉政便成為紫光園總經理,。
2014年,紫光園開出第10家門店,;2018年5月,,紫光園第20家門店在通州區(qū)金帥府家園開業(yè);2019年,,劉政出任紫光園總裁,,紫光園的檔口店、餃子店,、小吃店等各類門店也突破了50家,,并提出快速擴張戰(zhàn)略。
“堅守”惠民傳統,,紫光園反獲騰飛
是什么讓紫光園經歷過這么多大風大浪,,在企業(yè)生命周期越來越短的今天,仍屹立不倒,?董事長艾興有說,,是“親民、便民,、惠民”的“三民”價值觀。
也許對一些餐企而言,,這幾個詞是口號,,但放在一個老字號身上,或許確是從時間中沉淀出的經營心得,。
其實,,紫光園在2003年非典就經歷過今年的場景。
“那時候從朝陽門到勁松店,,幾乎所有餐廳全關,,就紫光園開著,還免費,,所以我們在2003年收益是最大的,,今年也一樣,,最不好的時候,就是我們最好的機會,�,!卑d有說道。
而事實也印證著他的話,,在過去的40年,,紫光園開了28家店,但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眾多餐飲人叫苦不迭的今年,,紫光園開出了70多家門店。
其實在疫情剛來時,,紫光園也和其他餐企一樣,,顯得有些無措,但被“困”在家為吃飯問題發(fā)愁的劉政,,很快有了想法,。
“2019年我們就在研究社群、裂變,,但一直沒落地,。疫情期間我吃飯都成困難,那我小區(qū)的鄰居也會有困難呀,�,!北揪陀小八季S基礎”的劉政馬上反應過來,這不就是社群的打法嗎,?于是決定開始做社群,。
他加入了自家小區(qū)的業(yè)主群,介紹了企業(yè)和他想做的事,,還承諾,,不僅不收取任何配送費,所有餐食全部經過消毒防護,,零接觸送貨上門,,甚至可以派專員駐扎小區(qū)。
不到一小時,,劉政就拉齊了第一批500個業(yè)主,,第二天便開始送餐,其他小區(qū)聽說后,,紛紛要求紫光園在自己小區(qū)建群,。紫光園的社群開始裂變。
再之后,,媒體知道了,,一篇報道,,讓紫光園的社群在整個通州開始裂變,“整個通州幾十個社群來找我們做服務,,我們就讓所有小吃門店建社群,。當時服務了近6萬人,當月流水在160萬以上,�,!眲⒄f。
小吃檔口成 “明星”
除了小區(qū),,紫光園堅持營業(yè)的小吃檔口,,也成了當時菜市場外最“火爆”的地方�,!巴ㄖ菀粋10平米的小吃檔口,,一天營業(yè)額最高可以達到10萬元,今年3月,,紫光園的利潤就超過了去年同期,。”劉政說,。
其實在2019年,,劉政就決定要把紫光園最好的品類拿出來“放大”,而經過這次疫情,,他更確信當初決策的正確,。“小吃檔口是疫情期間的剛需,,疫情過后的便民所需,。一年來,紫光園開設的70家店,,全部有抗疫情能力,。”
現在,,紫光園的經營業(yè)態(tài)已經覆蓋了中餐,、早餐、小吃檔口,、清真水餃、清真包子等,,大店和小店,、檔口達到90家,接下來還會有20家,,在今年最后兩個月內開業(yè),。而所有正餐門店,,全部設有小吃檔口,并計劃在明年對其繼續(xù)升級優(yōu)化,。
最開始做社區(qū)服務有沒有“私心”,?劉政毫不避諱,“一是真正地把便民服務做好,,這不就該是我們去做的事嗎,?第二借此機會搞好鄰里關系,第三是等正餐復蘇的時候,,讓所有小區(qū)的消費者對我們熟知,。”
不僅如此,,劉政還交待所有門店,,只要是社群的居民,在門店消費正餐就給予最大的關懷和照顧,。既解了鄰居們的燃眉之急,,也“順便”打造出了紫光園自己的社群,并成功裂變,。
這也成就了紫光園在疫情肆虐的3月,,簽約新開門店24家,截止10月30日,,今年開出七十多家門店,,逆市上揚。
過硬產品背后仍是“三民”價值觀
但是,,做社群的不少,,能延續(xù)的卻并不多。就像曾經坐擁巨大流量的網紅,,倒下的也不少,。紫光園能在社群裂變后,繼續(xù)跨越式飛躍,,背后是過硬的產品,,否則吸引越多的流量,越是砸自己的招牌,。廚師出身的艾興有對此更是敏感,。
“我知道沒有好原料,技術再好都沒用,,必須原材料好,,才能有別的,所以我這么多年對供應鏈非常認真,紫光園用的東西一定是最好的,�,!卑d有說,如果什么東西1元一斤,,艾興有就會跟他定1.1元一斤,,“我不會跟供貨商去較這個勁兒,而且我定的量大,,你多給他點,,他一定把最好的東西給你�,!�
但對艾興有來說,,拿到市場上的好東西還不夠,他還要更好的,�,!芭Q蛉馕易隽�40年,一直嚴選食材,,我要讓北京市民吃到最好的牛羊肉,。”
“這么幾十年,,紫光園沒有那種特別特別困難,、活不下去的時候,為什么,?因為我做的事兒別人做不了,,我只想著給老百姓帶去最實惠的�,!卑d有說,。
“老字號”不應代表“老”,而應該是傳承
除了公司高層有“三民”意識,,艾興有和劉政還要求紫光園所有員工踐行“三民”價值觀,,劉政說,“我們要做百年傳承,,這是我們的最大優(yōu)勢,,紫光園就是一代人一代人的傳承,只有一代人一代人的延續(xù),,才能做到基業(yè)長青,。”
其實早在2002年改制時,,艾興有就經歷過失去員工的痛,。
“我當時培養(yǎng)出很多人,,都讓人挖走了,我就立志,,誰走我都不恨他,不管我在他身上費了多大勁兒,。我覺得這是你不用人的問題,,你要多給他錢,你要把他想要的給夠了,,他何必走�,。俊�
自此之后,,艾興有一改老國企的薪資模式,,“我要給我的員工多開錢,讓他過好生活,,你值100我就給你300,。”
那以后,,很難再有人能從紫光園挖到人,,截止到現在紫光園的員工流失率只有5%以下。
而劉政認為,,紫光園的員工低流失率還來自于上司對下屬的信任,,讓員工在這里找到歸屬感,他便成為了“傳承”的一份子,,這也才是老字號最應該有的傳承,。
艾興有有一個自己的選人原則:“紫光園不用能人,用實在人,�,!毕啾饶芰Γd有更看中一個人的人品,,只要這個人通過觀察,、考察,艾興有便給予他最大的信任,。
2009年劉政入職紫光園不到一年,,年會前5分鐘,艾興有把他叫到一邊說:“你明兒當副總,�,!眲傞_始劉政很忐忑,懷疑自己能不能行,,艾興有說:“你不行,?你下邊的人還得成長呢,,你必須得行�,!�
就這樣,,劉政被“架”上了副總的位置,不到一年,,還是相似的場景,,劉政又被“架”到總經理。而劉政接任總經理后,,艾興有就再沒看過賬本,,甚至副總上任一個月了,艾興有才知道這個人的存在,,“只要我看準了這個人,,我就無條件信任他�,!�
劉政也十分感謝艾興有的賞識,、信任,“師父越是信任我,,我越不敢有半點松懈,。”正是這樣的信任,,疏通了紫光園的晉升通道,、留下大量人才,也讓紫光園上下擰成了一股繩,。
紫光園現有的10個區(qū)域總,,平均年齡僅31歲,但他們在紫光園的平均工齡是11年,,60名店長和廚師長的平均年齡30,,平均工齡10年�,!半m然我們企業(yè)看似很傳統,,但我們的團隊是年輕、有朝力的,�,!�
2019年劉政出任紫光園總裁,將總經理的接力棒交給了只有34歲的副總,,開始踏上企業(yè)的二次騰飛之路,,而他和艾興有已經物色好了下一任總經理。
艾興有從不給劉政和他的團隊定目標,、計劃,,“你們要是覺得狀態(tài)好,,就多做點,要是覺得累,,就少干點,。”
如今,,一貫不想和資本沾上邊的艾興有,,也開始為紫光園謀劃上市,“我們企業(yè)有這個能力,,我為什么不去創(chuàng)造?我可以保留正餐不上市,,但做涮肉的上市,,做烤肉、餃子的上市,,我要給我們的員工帶來福利,,給跟我這么多年的員工賺錢的機會�,!�
老字號的傳承,,說到底其實是人的傳承,精神的傳承,,正是這些小細節(jié),,將紫光園的員工凝聚在了一起,成為了紫光園傳承中的一份子,。
采訪手記
“親民,、便民、惠民”,、“一群人,、一件事、一輩子,、一起行",,已不是標榜自己的口號那么簡單。
或許,,已經成了印在紫光園和艾興有骨子里的“信仰”,。無論消費者信或不信,紫光園的員工信或不信,,在多年的經營中,,不斷的重復、強調,、踐行中,,總有一天會讓自己相信,,讓顧客相信。
而事實也是,,“三民”讓消費者享受到了實惠,,反哺成就了紫光園,讓紫光園有了人和精神的傳承,,讓它百年來雖經歷風雨,,卻戰(zhàn)力不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