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北京西城47處公房類文物將騰退保護 2020年亮相

北京市西城區(qū)加速推進名人故居,、會館的騰退保護與利用,。根據(jù)規(guī)劃,有47處社會關注度較高的直管公房類文物進行騰退保護,,力爭2020年實現(xiàn)一批重大歷史建筑修繕亮相,。
北京市西城區(qū)文化委員會主任孫勁松在10日舉行的新聞發(fā)布會上透露了以上信息。
北京市核心區(qū)的西城區(qū),,共有不可移動文物363處,,作為“大雜院”用于居民居住,、處于不合理使用狀態(tài),、存在安全隱患的不可移動文物165處,占總量的46%,;會館和名人故居類不可移動文物57處,,作為“大雜院”用于居民居住、處于不合理使用狀態(tài),、存在安全隱患的34處,,占此類文物總量的60%。
針對重點文物騰退保護與修繕,,北京市西城區(qū)實施了不可移動文物的解危,、解放、解讀的“三解”,以及騰退征收一批,、修繕一批,、合理使用一批、落實遷建一批,、認定新增一批的“五個一批”工程,,出臺了《西城區(qū)“十三五”期間不可移動文物保護行動計劃》。
孫勁松介紹說,,2017年是北京市西城區(qū)大批次騰退轉變的第一年,,全面啟動了瀏陽會館(譚嗣同故居)、晉江會館(林海音故居),、梨園公會,、云吉班舊址等15處文物騰退新項目,涉及460余戶居民,。同時,,持續(xù)推進了粵東新館、楊椒山祠等17處騰退項目,,完成了護國雙關帝廟,、三清觀等4處文物騰退,實現(xiàn)了年度工作目標,。
2018年,,北京市西城區(qū)將在加快已啟動文物騰退項目促進收尾的同時,啟動《京報》館,、紹興會館等直管公房類文物騰退新項目,。力爭早日實現(xiàn)被認定為文物的會館和名人故居全部得以騰退和保護。(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