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科技讓文化“信手拈來” 從文博會看百姓文化生活之變
從讀書到“聽”書,,從支起幕布觀影到“移動電影院”……第十四屆文博會日前在深圳落下帷幕,。記者在為期5天的文博會上深刻感受到百姓文化生活發(fā)生的巨變,。
能“聽”的圖書
戴上耳機,,就可以在愉悅的輕音樂中聽書的內(nèi)容。這讓來自遼寧鞍山的89歲的劉家澤老人感慨萬分:原來書還可以這樣“讀”,!
文博會4號館,,在線音頻平臺喜馬拉雅FM在現(xiàn)場設置了10余個聽書體驗臺供參觀者體驗,耳機里不間斷地播放著不同的有聲書內(nèi)容,。
喜馬拉雅FM工作人員介紹,,現(xiàn)在越來越多的人通過聽書來增長知識。音頻具有伴隨性,,有溫度,、有情感的朗讀讓文字更富有生命力。
聽書已經(jīng)成為越來越多讀者的選擇,。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顯示,,截至今年5月初,喜馬拉雅FM平臺已有4.7億激活用戶,,用戶日均使用時長128分鐘,,音頻內(nèi)容超過1億條。
文博會的閱讀區(qū)里,,從紙質(zhì)書到電子書,,從看書到聽書,從有人書店到24小時無人書店……文化搭乘科技的“快車”,,正不斷豐富人們的閱讀體驗,。
記者在文博會1號館看到,一間不到10平方米的24小時無人值守書店,,吸引著不少參觀者一探究竟,。體驗者需掃描二維碼綁定身份、刷臉進門,,選定圖書后在收銀臺識別書籍信息,,再通過刷臉或掃碼完成自助付款。
可“動”的影院
如果沒有時間去影院觀看公映的大片,,怎么辦,?
記者在本屆文博會上找到了答案,一種全新的觀影模式--“移動電影院”在文博會期間發(fā)布,。只要通過手機或平板電腦等移動終端下載APP,,就可以同步觀看正在院線公映的大片。
來自河北的安曉曦下載了這款APP,�,!肮ぷ髅Γ医�(jīng)常沒有時間去影院,,以后我可以在上下班路上看電影了,。”她開心地說,。
據(jù)了解,,我國已經(jīng)成為全球最大的電影市場之一,但很多地方依然缺少電影院,。如今,,通過“移動電影院”等移動終端的開發(fā),缺少實體電影院的邊遠地區(qū)也能欣賞最新大片,。
“活”起來的文物
本屆文博會雅昌藝術中心分會場,,故宮博物院的“發(fā)現(xiàn)·養(yǎng)心殿”主題數(shù)字體驗展讓參觀者仿佛穿越到了古代。
觸摸屏幕360度瀏覽“數(shù)字多寶閣”,、體驗制作櫻桃燒肉等菜肴的“親制御膳”,、通過體感設備試穿清宮服飾、戴上VR頭盔體驗批奏折……
參觀者李君說:“整個展覽突破傳統(tǒng)模式,,讓我仿佛走進了真實的養(yǎng)心殿,�,!�
故宮博物院副院長馮乃恩介紹,本次展覽運用AI,、VR,、語音圖像識別等多種先進技術,觀眾可以與“朝中重臣”自由對話,,可以鑒賞珍貴文物,,還能去皇帝的后寢殿里“溜達”一圈。
除此之外,,觀眾還可以通過藝術看展APP,,欣賞到360度全景式的“千里江山圖特展”和依托高仿真技術復制的王羲之的行書、仇英的工筆畫等藝術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