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衡陽市白沙洲工業(yè)園南江辦事處,古老的湘江在此拐了個彎,將這片城郊之地攬入懷中,。辦公樓一層活動室,,年輕的90后大學生譚延琮手拿激光筆,在臺上講述“我眼中的日本”,。臺下,,可容納50人左右的會議廳擠得滿滿當當。他們中間,,有鄉(xiāng)鎮(zhèn)干部,,有農民,也有暑期在家的孩子,,有的是曾經的主講,,有的將在不久后走上講臺、分享讀書感受,。
每個月兩期的讀書活動,,南江街道已經舉辦了19場。在這片農村人口依然占主體的城郊接合部,,組織者半開玩笑地把舉辦讀書會比喻成在“文化沙漠”種草,,而如今,草的種子已悄然發(fā)芽,。
遠不止在南江,。4年多時間,這個名為大河讀書會的衡陽民間知識公益組織,,用170多場讀書活動和獨特的組織方式,,連接起數萬名閱讀愛好者。全民閱讀如何推廣,?衡陽用自發(fā)的民間探索,,提供了另一種“打開方式”。
通過結伴分享,,將一個個讀書愛好者連接在一起
初入大河讀書會,,謝燕感覺像是走進了另一個衡陽。
擁有蔡倫、王船山和石鼓書院的衡陽,,歷史上從不缺乏耀眼的文化光環(huán),。然而,在謝燕的印象中,,隨處可見的牌館連同牌桌上麻將的撞擊聲,,似乎更多體現著這座城市當下的“文化氛圍”。這位小學老師自小就愛讀書,,但她發(fā)覺,,真正能聊書的沒幾個。
2016年底,,經朋友介紹,,她走進了大河讀書會,驚奇地發(fā)現,,這座城市喜歡讀書的人,,遠比自己想象的要多得多,“每個人都有自己專注的一個領域,,每個人都像是一本書,。”
這其實代表著大部分初來大河者的共同感受——平時總覺得自己像一座座“精神孤島”,,可一旦有了連接,,都會感嘆,原來自己并不孤單,。
大河讀書會的組建,,緣起于幾位讀書愛好者的一次遠足。5年前的仲春,,曾在衡陽媒體工作過的許豐華和在黨政機關任職的李康杏,,邀幾位好友同游南岳。在王船山曾經隱居過的蓮花峰,,李康杏提議,,可否把平時的讀書聊天活動固定下來。此后不久,,在衡陽市的一家咖啡廳,,13名會員的第一場讀書會,蕩起了大河的第一朵浪花,。
“讀書太重要,,可大家平時工作又太忙。怎么化解這一矛盾,?我們不約而同地想到:結伴,、分享、交流,�,!崩羁敌诱f�,!懊績芍荛_展一次,,每次一個主題,大家輪流主講,,講完后隨意交流,。”許豐華說,,在這里,,只有讀書愛好者的平等互動,大家既能沉浸于思想交流的愉悅,,也可因見解不同而爭得面紅耳赤,。
這個自由隨性的民間組織,因為新鮮血液的注入,,也開始完善著自己的運行機制,。2015年初,現任執(zhí)行會長曾小惠加入讀書會,。她提出,,為保證讀書會的質量,需要建立內容品質控制機制,。于是,,每場讀書會,除了主講,,增設了用來補充主講內容的副講,,以及串場的主持人。更加關鍵的是試講機制,,讀書會的幾位核心成員會對主講內容提前把關,,提出有針對性的建議。
每位參與者都是創(chuàng)造者,,可以組織籌備讀書活動
“兩歲”那年,,大河讀書會開始遭遇“成長的煩惱”。
即便成立了專門負責活動籌備的秘書處,,大河讀書會一年的活動也很難突破20場,。“秘書處干得很累,,但讀書會的影響力并不大,�,!痹S豐華說。組織者意識到,,如果按照舊有模式走下去,,讀書會內的交流雖然精彩,可輻射半徑終究有限,。
創(chuàng)新來自一位普通會員的大膽舉動,,由她提議的一次小眾文藝電影的眾籌,居然大獲成功,。組織者開始反思:為何不充分調動每一位會員的創(chuàng)造力,,讓大家都來參與讀書活動的組織籌備?
這種后來被比喻為“種子”的組織模式,,開始重構讀書會的活動籌備機制,。任何一名會員都可以申請成為“種子”,他們是活動的負責人和領導者,,被秘書處授權發(fā)起一場讀書會,,可以調動讀書會的任何資源,聯系主講,、副講,、主持人、志愿者以及場地提供方,,并對活動的全流程進行專業(yè)化推進,。
第一次擔任“種子”時,謝燕興奮又緊張,,就像遭遇了一場大考,。她一直關注家庭教育領域,好不容易從廣州請來了自己認識的專家,,還得自己找場地和志愿者,,同時為活動的宣傳四處奔走。這場活動卻出乎意料的成功,,在謝燕聯系的衡陽市圖書館,,擁有200個座位的多功能廳里擠進了300多人。
創(chuàng)新并未就此打住,。會員梁新平自發(fā)組織的分會模式,,又讓組織者開了腦洞�,!叭绻看位顒佣紒碜x書會總部,,活動頻率肯定有限�,!睈酆脟鴮W的梁新平跟幾位好友一道,,嘗試著開啟了國學分會的讀書活動,。分會以國學為主題,興趣相投者自發(fā)聚集,,規(guī)模雖小,,但分享者更能沉浸其中。
“種子”加分會的去中心化組織模式,,成為大河讀書會至今堅守的組織形式。曾小惠將其概括為“人人參與,,人人創(chuàng)造”,,“讓每一位會員都能體現價值,因此而鍛煉成長,�,!�
大河讀書會的影響力,由此開始“裂變”式增長——20多個分會相繼成立,,成規(guī)模的讀書活動去年增加到40多場,。
堅守公益屬性,讓知識分享活動影響更多人
“唯讀書與跑步不可辜負,�,!泵刻烨宄浚愋趴偸亲钤绯霈F在讀書會微信群里的打卡者之一,。他帶領的大河讀書會運動分會,,每天6點半準時用晨跑和誦讀開啟新一天的生活。兩年多來,,風雨無阻,。
在大河讀書會,微笑常常掛在每個人的嘴角,,他們在堅持閱讀中追求更好的自己,,也希望閱讀能讓更多人受益。
謝燕已是大河讀書會的秘書長,,雖然平時教學任務繁重,,對讀書會的事情卻從不含糊�,!白x書會就像一個賦能平臺,,每個人都能從中獲得成長�,!敝x燕說,,如今的想法很簡單,就是讓這場知識公益活動不斷持續(xù),,影響更多人,。
這與南江辦事處黨工委書記凌浩的想法不謀而合,。當初之所以力主把讀書分會建到辦事處,除了自己喜歡讀書,,更希望把學習的習慣植入自己所在的團隊,。分會成立半年多,讀書活動辦了19期,,機關工作人員有的當主講,,有的當“種子”,“每個人都在參與,,每個人都在改變,。”
會員超過5000人,,活動覆蓋人群數萬,,讀書會曾引來商業(yè)機構的青睞。有商家提議以冠名的形式提供贊助,,有的希望把讀書會的總部免費放到新建的商業(yè)綜合體中,,但都被組織者婉言謝絕�,!安唤邮苋魏紊虡I(yè)贊助,,永不與任何商業(yè)利益發(fā)生任何交易�,!边@是大河讀書會對外的承諾,。“我們希望一直堅守大河讀書會的公益屬性,�,!痹S豐華說。
每人每年200元的會費支撐著大河讀書會的基本運轉,。除了少數專職人員的薪水,,所有人都在無償付出,包括每一位邀請的主講嘉賓,�,!案冻黾词鞘斋@,這是我們的價值觀,�,!痹』菡f。
前不久啟動的“溪流學院”,,是大河讀書會的又一次創(chuàng)新,,目的在于為讀書會未來的發(fā)展,提供人才支撐,。報名參加者,,將以“元種子”的身份,,接受培訓和鍛煉,從而成長為其他“種子”,、主講,、主持等角色的合格培訓者。每月起碼讀一本書,,每周寫4篇讀書筆記——這是“元種子”們給自己定下的“通關”計劃,,他們沉浸其中,只希望跟衡陽這座城市中喜愛閱讀的人一道,,以書為媒,,共建精神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