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8月7日訊(記者 成琪)記者從國家文物局獲悉,,“考古中國”重大研究項目又有新進展,湖北隨州棗樹林墓地又發(fā)現(xiàn)四座春秋中期的曾侯墓,,分別是曾侯寶及其夫人羋加墓和曾公求及其夫人漁墓,,這兩組曾國國君以及夫人并穴合葬墓的發(fā)掘,是曾國考古乃至兩周考古的又一重大發(fā)現(xiàn),,填補了春秋中期曾國考古的空白,,具有重大的學術價值。
2018年10月,,為推進“考古中國”之“長江中游文明進程研究”項目,,探討春秋時期曾國與周王朝、楚國以及其它諸侯國的關系以及文化淵源,,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開始對隨州棗樹林墓地展開主動性勘探發(fā)掘,。
棗樹林墓地是一處春秋中、晚期曾國公侯墓地,,目前已發(fā)掘包括兩組曾國國君及夫人合葬墓在內的高等級墓葬54座,,出土千余件工藝精美的青銅器、漆木器等隨葬品,。這些成果展現(xiàn)了當時的社會生產力水平,、禮樂制度、階層組織等發(fā)展狀況,,部分青銅器載有銘文,,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

隨州棗樹林曾夫人漁墓 國家文物局供圖
據(jù)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協(xié)調部副主任郭長江介紹,,這些墓葬形制比較一致,,多為長方形豎穴土坑墓,墓向為東西向,,墓葬分布從南至北時代漸早,,墓地布局較為嚴謹�,!澳壳耙殉鐾燎嚆~器千余件,,部分青銅器上有銘文,銘文主要有“曾公”“曾”,、“曾叔”,、“曾侯”,、“曾夫人”、“曾子”,、“曾孫”,、“曾叔孫”等。發(fā)掘取得了重要收獲,,尤其是曾侯寶墓(M168)及其夫人羋加墓(M169),、曾公求墓(M190)及曾夫人漁墓(M191)兩對曾國國君級別的夫婦合葬墓的發(fā)現(xiàn)確認�,!�

隨州棗樹林墓地出土的青銅器銘文 國家文物局供圖
郭長江進一步解釋,此次發(fā)掘的羋加墓(M169)出土的銅缶上有銘文“楚王媵隨仲羋加”,,而“羋加”是曾侯夫人,,楚國稱曾為“隨”,說明曾隨一家,,基本解決學術界爭論不已的“曾隨之謎”問題,。同時,羋加墓(M169)出土的“楚王媵隨仲羋加”銅缶和“加羋行匕”銅匕為曾隨關系,、曾楚關系提供了新材料,,還為兩周史、楚史的相關問題提供了很好的文獻與實證材料,。

編鐘上的銘文 國家文物局供圖
此外,,羋加墓(M169)出土的編鐘銘文中有“帥禹之堵”、“行相曾邦,,以長辝夏”的銘文,。這是“豳公盨”(有“禹”銘文)、“叔夷镈”(有“禹”,、“夏”銘文),、“秦公簋”(有“禹”、“夏”銘文)之后,,又一“禹”,、“夏”銘文,而此次是科學考古發(fā)掘出土,,具有重要研究價值,。“確切出土的非孤例“禹”,、“夏”銘文的發(fā)現(xiàn),,說明當時的周人已經比較普遍地認同關于夏、大禹的歷史,。為研究曾國地望,、中華文明起源問題提供了新材料,。”
郭長江表示,,羋加墓(M169)出土的編鐘銘文中出現(xiàn)的“余文王之孫”可能涉及曾國確定是文王之后而非武王之后的新材料,以及該銘文與之前曾侯與墓銘文“稷之玄孫”對照,,可以從曾國出土銘文記載的角度,辨析周代從“稷”到“文”,、“武”的世系,。為周王朝的世系研究提供了新的出土文獻,也為研究曾國始封以及“曾”的族屬提供了新材料,。

曾公求墓出土的銘文 國家文物局供圖
郭長江透露,,曾公求墓(M190)出土銅鼎、壺,、簠上均有發(fā)現(xiàn)“曾公求”銘文,,墓主身份明確。并在方壺壺蓋可見“皇祖南公”,;進一步確認了曾國為南公之后,;曾公求墓(M190)出土編鐘銘文“左右有周,賜之用鉞,,用政(征)南方”,,對周王朝開發(fā)南土提供了新材料。
記者注意到,,曾侯寶墓(M168),、隨仲羋加墓(M169)、曾公求墓(M190)出土3套春秋中期編鐘共68件,,編磬6套共60件,,是曾國考古的又一重大發(fā)現(xiàn),對春秋時期樂懸制度,、樂器組合,、工藝鑄造的研究提供新的素材和視角。

隨州棗樹林墓地出土的樂器 國家文物局供圖
據(jù)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了解,,曾國在傳世文獻中沒有明確記載,,而包括隨州棗樹林墓地在內近年來鄂北地區(qū)多項重要發(fā)現(xiàn)連接起從西周早期到戰(zhàn)國時期曾國高等級墓葬考古的完整鏈條,對研究曾國歷史,、曾周關系史和曾楚關系史,,以及中華文明的形成與發(fā)展都具有重要價值,充分展現(xiàn)了考古學在挖掘歷史信息,、展示中華文明發(fā)展歷程方面的重要作用,。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方勤表示,曾國作為一個諸侯國,,是中國周王朝體系中的組成部分,,“以諸侯國做切面,,我們可以看到周朝的歷史,也可以看到中國華夏文明的歷史,,這就是中國考古的重大意義,。這次墓地的發(fā)現(xiàn),對整個周王朝的研究提供了一個重要的證據(jù)鏈,,對整個中華文明的研究也是重要的貢獻,。”
國家文物局副局長宋新潮指出,,“考古中國”項目是以考古的方法全面,、客觀、科學地闡釋中華文明形成發(fā)展脈絡,,以及中華文明在世界文明史中的重要地位,,解釋何以中國、何為中國等重大學術問題,。下一步,國家文物局將繼續(xù)加大組織和推進力度,,及時總結和推廣工作成果與經驗,,推動這一研究項目邁向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