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擬提取2019年發(fā)現的大型鐵甲
定遠艦遺址第二期考古啟動
10日,,“2020·山東威海定遠艦遺址第二期水下考古調查工作”在劉公島定遠艦遺址考古工作平臺“豐旺10”平駁船上舉行開工儀式,國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水下考古研究所等有關單位為水下考古隊授旗,。
“威海灣一號”甲午沉艦遺址水下考古調查項目由國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牽頭,,山東省水下考古研究中心聯合中國甲午戰(zhàn)爭博物院、威海市博物館等地方文博機構共同開展,。項目于2017年啟動,,2018年于劉公島東村外發(fā)現一處沉艦遺址,2019年以抽沙揭露方式對沉艦展開專項調查,,在沉艦主炮臺區(qū)域完成抽沙發(fā)掘面積200平方米,,出水各種文物157件/組,,發(fā)現了長2.86米、重達10噸以上的鐵甲,,為定遠“鐵甲艦”的身份標志物,,基本確定“威海灣一號”沉艦為清北洋海軍旗艦——定遠艦。
據介紹,,本年度開展的第二期水下考古調查工作擬提取2019年發(fā)現的大型鐵甲,,并對沉艦艏、艉部進行抽沙清理,,計劃發(fā)掘面積300平方米,。考古調查工作的開展將進一步摸清沉艦保存狀況等信息,,推進甲午沉艦調查與研究,,推動遺址評估與保護規(guī)劃,為甲午海戰(zhàn)史,、近代海軍史和艦船史等的研究提供重要的考古實物資料,。
國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有關負責人介紹,甲午沉艦遺址考古工作是近年來水下考古工作的亮點,,自2016年致遠艦,、2018年經遠艦發(fā)現以來,在社會上引起了較大反響,。去年起,,甲午沉艦遺址調查被確定為北方水下考古工作的重點工作。
�,。�新華社威海8月10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