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12月22日訊(記者 成琪)在重慶三峽博物館,,觀眾可以通過“水下暢游白鶴梁”VR互動體驗項目,,化身潛水員,與水下題刻零距離接觸,,與長江珍稀魚類嬉戲......隨著科技的不斷發(fā)展,文物資源的展示傳播手段也越來越豐富,、生動,。12月21日,在全國文物局長會議上,,文化和旅游部部長胡和平指出,,要發(fā)揮好博物館、紀念館和文物保護單位的歷史研究,,社會教育,,文化傳播、公共服務功能,,提升服務水平,,創(chuàng)新文物展示方式,以群眾喜聞樂見,、接地氣的方式講好文物故事,,推動文物資源展示傳播從“看熱鬧”轉向“悟精神”。
近年來,,隨著社會公眾的文物保護意識日益增強,,對文物工作的關注程度越來越高、關注面也越來越廣泛,,走進文物遺跡和博物館的觀眾越來越多,,許多考古重大發(fā)現、精品展覽成為人們熱議的話題,。據統(tǒng)計,,“十三五”期間,博物館年接待人次從7.8億增加到12.27億,,增長57%,。文創(chuàng)產品也越來越受到大眾喜愛,,成為文化消費新增長點。
胡和平強調,,隨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文物遺跡、博物館成為人們提升素養(yǎng),、陶冶情操的重要選擇,。廣大文物工作者要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導向,加強文物資源價值挖掘闡發(fā),、提高展陳水平,,講好歷史文化遺產內在的價值、背后的故事,,進一步滿足人們精神文化需求,。要充分發(fā)揮文物資源在助推鄉(xiāng)村振興,、脫貧攻堅等方面作用,,積極拓展思路、創(chuàng)新手段,,以文物資源為依托推出形式多樣的文化產品和服務,,讓文物保護利用融入群眾生活、更好惠及民生,。
據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了解,,2018年以來,重慶三峽博物館依托“展覽遍渝州”巡展項目,,將“水下暢游白鶴梁”VR互動體驗活動帶到群眾身邊,,累計在20個區(qū)縣的65所中小學和鄉(xiāng)鎮(zhèn)社區(qū)開展了上百場體驗活動。結合展覽宣講和手工活動,,把過去枯燥的歷史授課說教,,轉變?yōu)楹喖s質樸的語言表述和豐富的體驗互動,不僅延伸解讀文物歷史文化的深厚價值內涵,,更有效提高了公共文化服務水平,。
胡和平指出,要深入挖掘文物蘊藏的文化藝術價值,,努力轉化為形式多樣的文化產品和服務,。正確處理繼承和創(chuàng)新的關系,重點做好創(chuàng)造性轉化和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依托文物資源建設旅游景區(qū),、規(guī)劃旅游線路、設計旅游產品,,吸引更多游客游覽文物古跡,、感悟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