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網北京12月27日訊 近日,“十四五”石窟寺保護與考古工作會在京舉行,,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長,、國家文物局局長李群強調,“十四五”時期全面推進石窟寺保護利用工作,,要提高認識,、統一思想,聚焦問題,、合理謀劃,、系統推進、全面提升,,深刻認識石窟寺工作的重要性和政治意義,,走出一條具有示范意義的石窟寺保護利用之路。
根據國家文物局組織開展的全國石窟寺專項調查結果,,全國共有石窟寺2155處,,摩崖造像3831處,共計5986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共288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417處,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285處,,尚未核定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的不可移動文物3361處,,另有新發(fā)現635處。

重慶大足石刻 中國經濟網資料圖
李群表示,,石窟寺是文物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石窟寺分布廣泛、規(guī)模宏大,、體系完整,,蘊含深厚的歷史文化價值,體現了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特色,,見證了中外文化交流的歷史,。近年來,在各級文物部門、石窟寺保護管理機構,、考古機構,、科研院所以及高校文物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不斷做好頂層設計,,加強機構建設,,完成專項調查,編制專門規(guī)劃,,重點工作全向發(fā)力,、全面推進,石窟寺各項工作取得明顯進展,。

文物修復 中國經濟網資料圖
李群強調,,“十四五”時期要立足價值發(fā)掘,做好大研究,,深化多學科合作研究模式,,推進重點區(qū)域重點石窟寺考古,推動重點石窟寺考古資料發(fā)表和成果轉化,。要堅守石窟安全,,抓好大保護,建設國家石窟寺資源數據平臺,,分級分類開展石窟寺保護,,提升石窟寺科技支撐能力,推動石窟寺預防性保護和防災減災,,打造石窟寺安全創(chuàng)新體系,,守護石窟寺本體安全,實現石窟寺保護,、研究,、科技互聯互通。要融入社會發(fā)展,,做好大利用,,融合整合石窟寺資源,推動重要石窟寺展示提質,,促進石窟寺更好融入生活,、服務人民,拓展石窟寺國際交流合作平臺,,促進流失石窟寺文物追索返還,。要培養(yǎng)專業(yè)隊伍,建設大平臺,,持續(xù)加強石窟寺人才培養(yǎng),,加強機構建設,,健全國家和區(qū)域兩級石窟寺協調保護研究機制,打造石窟寺保護研究大平臺,。
國家文物局副局長宋新潮指出,,面向“十四五”新征程,各地文物部門要高度重視石窟寺保護利用,,完善石窟寺工作計劃,、開展搶救性保護、守好安全底線,、加強機構隊伍建設,、深化考古研究、發(fā)揮科技支撐作用,、強化工程管理,、提高展示水平,全力推動石窟寺保護利用高質量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