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老字號創(chuàng)新傳承“針尖上的非遺”
每一家老字號,,都是一本內涵深厚的書,,記載著光陰的故事,為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提供了生存空間和傳承平臺,。擁有兩個“非遺”項目的上海老字號企業(yè)恒源祥,,近年來不斷創(chuàng)新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的傳承方式,,為企業(yè)發(fā)展注入了生生不息的青春活力。在今年的中國品牌日活動中,,恒源祥榮獲“消費者喜愛的上海老字號品牌”稱號,。
發(fā)揚光大海派“結絨線”
“要說什么是最具海派特性的上海女人形象,我想,,是結絨線,。絨線工藝自西洋傳入不過百來年,卻已與旗袍,、繡花鞋,、橫愛司頭融合在一起,構成上海近代新型海派的賢妻良母經(jīng)典造型,�,!睖现骷页棠松哼@樣寫道。
20世紀20年代,,今天的上海金陵東路和人民路之間,,有一條專賣絨線的興圣街。創(chuàng)立于1927年的恒源祥,是這條街上的一家絨線店,�,!昂懔_百貨 源發(fā)千祥”,小小的店鋪生意興隆,,不僅因為琳瑯滿目的絨線,,還因為恒源祥創(chuàng)始人沈萊舟對于絨線編織技術的大力推廣。
當年,,他出版的《培英毛線編結法》成為上海灘最時尚讀物,;專門花錢印刷的《馮秋萍毛衣編制花樣與技巧》小冊子,在店堂里供顧客免費取閱,,許多滬上當紅明星都是書中模特,。很快,結絨線就發(fā)展成為一種很海派的近代女紅,,風靡全國,。在那個年代,如果哪個女子沒有一手很好的“絨線生活”,,也許就找不到一個好婆家,。
1988年,“恒源祥”從一個店名登記注冊成為商標,,通過品牌運作,,成功發(fā)展成為針織、服飾,、家紡等領域的著名老字號企業(yè),。隨著技術進步、時代發(fā)展,,手工結絨線也逐漸淡出公眾視野,,幾成“懷舊”的代名詞。
一針一線,、精編細織的結絨線文化,,卻始終貫穿在恒源祥發(fā)展的每一步。2015年,,“海派絨線編結技藝”成為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項目,,恒源祥成為傳承單位。
研究表明,,手工編織有利于兒童智力的開發(fā),并能預防老年癡呆,。在恒源祥的大力推動下,,海派絨線編結技藝走進了校園,在上海徐匯區(qū)、黃浦區(qū)等多所學校開設課程,,編寫了教材教案,、開發(fā)了教具。與此同時,,恒源祥還通過與學校,、社區(qū)、企業(yè)等多方合作,,通過開設絨線編織吧,、織夢編織吧等方式,在社會上廣泛培養(yǎng)編織愛好者,。
2005年,,中華全國婦女聯(lián)合會、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和恒源祥集團共同發(fā)起了“恒愛行動”公益慈善活動,,面向全國招募愛心父母,,為全世界的困境兒童手工編織愛心毛衣。14年來,,全國愛心人士共編織毛衣逾102萬件,。這些愛心毛衣有的已走出國門,給“一帶一路”國家的許多兒童,,送去來自中國一針一線的溫暖,。
針尖上傳承的上海絨繡
用彩色的羊毛絨線,在特制的網(wǎng)眼織物上,,一格一針或一格數(shù)針,,繡制出各式圖案,是一種融合東西方技藝的繡法,,被稱為上海絨繡,。由于絨線本身具有纖維的毛絨感,沒有反光,,繡品粗獷,、渾厚、莊重,、富有質感,。在表現(xiàn)油畫、國畫,、攝影等藝術樣式時,,忠于原稿又勝于原稿,被譽為獨樹一幟的“東方油畫”,。
20世紀20年代,,在上海各洋行專事絨繡的繡工曾有300多人,。新中國成立后,上海絨繡一度成為出口換匯的重要商品之一,,上海的紅星和東方兩大絨繡廠訂單不斷,、精品迭出,一些絨繡作品還進入人民大會堂長期展陳,。不過,,隨著時代發(fā)展,上海絨繡廠相繼倒閉,,上海絨繡這門技藝隨之衰落,。
為保護這項上海特有的技藝,2003年,,上海紅星絨繡廠倒閉時,,恒源祥將該廠的絨繡技術主管李薔請到了企業(yè),專門成立了恒源祥絨繡原創(chuàng)工作室,,讓她擔任首席絨繡工藝師,,帶著徒弟們繼續(xù)專心從事上海絨繡技藝的探索與傳承。2011年,,上海絨繡被納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名錄,,李薔也被評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的代表性傳承人。
上海絨繡主要有三道制作工序——放樣,、配線和繡制,。其中,配線對色彩搭配的要求很高,,一位合格的絨繡藝人不僅要會繡,,還要會染,才能調配出自己想要的最佳的顏色,。絨繡豐富的色彩,,就是通過將不同顏色的羊毛絨線撕開后合并,拼成混合色,,勾勒出一幅幅和諧多彩的繡品,。
年逾六旬的李薔大師,15歲就開始接觸上海絨繡,,親歷了上海絨繡從發(fā)展,、鼎盛到衰落的全過程,深知這項技藝走到今日之不易,,離不開恒源祥的長期投入,。她常說,絨繡創(chuàng)作“一針就是一針”,,網(wǎng)眼布上繡下的每一針,,都馬虎不得,;手藝的嫻熟、精湛與否,,都顯示在這一針一線的穿插當中。她帶領徒弟專攻難度最大的人物肖像絨繡,,共為幾十位中外名人繡制了栩栩如生的肖像,。
針對絨繡后繼乏人的問題,2015年,,恒源祥絨繡原創(chuàng)工作室與上海工藝美術職業(yè)學院合作,,積極探索復合型接班人的培養(yǎng)模式。與此同時,,還與上海多所學校合作,,策劃開展了“同心向黨 共繡紅旗”等系列活動,將愛黨,、愛國的紅色教育與傳統(tǒng)文化教育有機結合起來,。
積極與年輕消費者“對話”
恒源祥集團總經(jīng)理陳忠偉認為,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是一個民族歷史,、文化與精神的見證,,承載了豐富的精神內涵、獨特的思維和精湛的技藝,,值得珍視與保護,。作為一家老字號企業(yè),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保護既是守護我們的精神家園,,也是為了從傳統(tǒng)文化中汲取有益因子,,促進企業(yè)在弘揚民族精神中創(chuàng)新發(fā)展。
陳忠偉在表示:“老字號”首先應該做的就是忘卻“老”字,,順應時代發(fā)展,,產(chǎn)品更新?lián)Q代,積極與年輕的消費者“對話”,,讓老字號保持青春與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