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打卡式閱讀”的背后是難言的焦慮 專家建議暑假不妨選一本好書慢讀,慢讀才能讀出味道
“一個暑假,,孩子讀多少本書比較好”“為什么別人家的孩子每天都在打卡讀書,,我家的孩子一玩手機就興致勃勃,一打開書本卻哈欠連天”……假期是公認的讀書好時光,,也是不少家長“閱讀焦慮”集中爆發(fā)之時,。
一位家長告訴記者,,這個暑期,,她給讀初中的孩子報名參加了一個閱讀訓練營,,一個暑期下來,可以一口氣搞定八本大部頭的名著,。
也有老師關注到,如今的很多學生不僅看劇時選擇1.5倍速甚至2倍速的快進,,連看書也快進,,“一本書拿來掐頭去尾,,看幾個段落,,了解一點故事情節(jié),,就算讀完了”,。
都說閱讀是送給孩子一生的禮物,,但當讀書變成“刷書”時,閱讀也開始變了味,。
拼命給孩子買書,、鼓勵孩子“刷書”,,閱讀焦慮的根源在哪兒
一個暑期,一下子讀完包括中國四大名著在內(nèi)的八本大部頭作品,,這樣的閱讀量對于一個普通初中生而言,,難度究竟幾何?上海師范大學人文學院教授詹丹直言,,關鍵看怎么讀�,!叭绻屢粋初中生從頭到尾細讀,、精讀,要完成這個任務不太可能,。但如果只是圈圈劃劃,,不做讀書筆記,兩個月下來翻完八本,,也不是難事,。”
對于學生一族中出現(xiàn)的“打卡式閱讀”現(xiàn)象,,多位大學教授稱已見怪不怪,,在大學課堂上也能找到一些端倪。
有教授反映,,當他在課堂上和學生談起一些經(jīng)典讀物時,,發(fā)現(xiàn)不少學生都知道書名和大致內(nèi)容,而當他試圖和學生進一步深聊時,,卻發(fā)現(xiàn)這樣的討論難以維系——淺嘗輒止的閱讀,,難說讀進去多少內(nèi)容,更談何思考,。
比“打卡式閱讀”更讓人啼笑皆非的是,,學生和家長對速讀的追求,被做成了一門生意,。前一陣,,一段名為“量子波動速讀”的視頻在社交媒體刷屏。某培訓班號稱,,學生經(jīng)過培訓后,,可通過快速翻書的手法,1至5分鐘內(nèi)就能看完一本10萬字左右書籍,。面對人均3萬到5萬元的天價課程,,很多家長竟然心甘情愿買單。
上海外國語大學文學研究院研究員姜玉琴指出,,不少家長之所以“中招”,,與追求“速成”的功利心態(tài)有關,。“生活在快節(jié)奏的社會,,大家有時候比較浮躁,,缺少靜下心來品一本書的耐心,只想著追求短平快,�,!�
一邊是教授們的吐槽,另一邊則是學生家長們的有苦難言,。80后父親張挺告訴記者,,雖然大家都明白,在走馬觀花的閱讀下,,孩子或許不能真正體會到作品的內(nèi)涵,,但是“看了就忘總比什么都沒看要好”。
拼命給孩子買書,、鼓勵孩子“刷書”的家長,,難掩內(nèi)心的焦慮。打開微博,,一些教育界的大V們反復強調(diào)繪本的功能性,,各類書目推薦讓人眼花繚亂;打開公眾號,,“得語文者得天下”被制作成醒目的標題,;打開少兒閱讀的App,不少母親堅持每天打卡,、刷孩子的閱讀進度……
“大環(huán)境這樣,,我很難不跟著做�,!睆埻φf。
對于青少年學生而言,,精讀更重要
毋庸多言,,閱讀能力的高低,直接關系到人的理解能力,、運用知識的能力以及表達能力等,。正因如此,越來越多的家長高度重視孩子的閱讀,。但在功利心的裹挾下,,青少年的“打卡式閱讀”也在釀成另一個災害:套路式寫作。
“觀察現(xiàn)在一些中學生的寫作,,很難察覺到這個年齡段孩子的個性和創(chuàng)造力,。文章構(gòu)架都差不多,,堆砌一點名人名言,模式化,、套路化的作文時有出現(xiàn),,究其原因,和孩子的閱讀有一定關系,�,!苯袂僬J為,當學生們的閱讀陷入淺薄的泛讀后,,這種閱讀就像一個越滾越大的雪球——讀得越多,,腦子越亂。
令專家們擔憂的是,,一旦過分追求數(shù)量,,“速讀”不僅浪費了孩子的時間,讓其失去了品味一本好書的機會,,長此以往,,還會讓孩子喪失主動探究和深度思考的能力。
“對于青少年學生而言,,精讀更重要,。”詹丹說,,精讀的方式有很多種,,其中一種就是一邊讀書一邊做筆記。雖然這種方式閱讀起來速度很慢,,但可以讓閱讀更好地入腦入心,。同時他也建議,學生們不妨趁著暑假這段時間,,進行整本書的閱讀,。“讀書就要讀整本書,,以《紅樓夢》為例,,只有整讀之后,方能領會這本名著所蘊藏的文學,、美學和哲學價值,。同時,整讀的過程,,也是對青少年專注力,、閱讀鑒賞能力的鍛煉�,!�
“選一本好書,,閱讀不妨慢一點,,慢讀才能讀出味道�,!苯袂僦毖�,,閱讀還承載著一項重要功能,即審美趣味的養(yǎng)成,�,!伴L期以來,我們的教育太重視實用性,,而諸如吟詩,、讀書、賞畫等,,這些看起來與實用無關的事,,卻能夠讓人活得有滋有味�,!痹趯徝滥芰Φ暮B(yǎng)上,,閱讀不僅是必由之路,且這條路走不快,,必須一步一個腳印,。
(見習記者 吳金嬌)